那曲地区砾石粒径高光谱反演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chengli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北部作为世界上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地区,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剧烈变化、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导致草地不断退化并引起生态变化,其中青藏高原北部的高原草原荒漠化较为严重。一旦藏北高原的生态变化被破坏,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对草原荒漠化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当草原变得荒凉后,砾石就会聚集起来,通过研究砾石的大小,我们可以研究土地的荒漠化情况。由于不同粒径砾石的光谱对比度较低,环境对砾石的光谱曲线影响很大。故地表砾石的反演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目前对草地退化区的地表砾石研究较为稀少,研究主要集中在粒径较小的砂粒、沙滩等。(2)常使用多光谱影像对砾石等进行研究,但多光谱影像很难准确识别出不同粒径等级的砾石,而高光谱技术的发展为不同粒径砾石的识别提供了数据源,但利用某一波段或光谱吸收参数来研究地表砾石却比较少。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传感器通道数量多,能获取大量的地物信息。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更好的进行地物的定量反演。在本研究中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砾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地面调查、GPS定位、砾石光谱测定和砾石粒径测定,围绕着砾石的野外实测光谱曲线,将光谱曲线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导数变换,优选出一个与砾石粒径相关性最高的波段,并建立砾石粒径与敏感波段之间的线性拟合模型。其次,提取出了不同尺寸砾石之间的光谱吸收参数来建立砾石粒径与光谱吸收参数之间的线性拟合模型。最后,结合高分五号高光谱影像,对研究区的砾石粒径空间分布图进行绘制,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讨论。主要结论为:(1)基于光谱导数变换的砾石粒径拟合模型将光谱曲线进行不同形式的导数变换能消除非目标因素(如光照条件、背景信息等噪声的影响),深入提取出光谱信息。通过对未使用导数变换的原始光谱逐波段与砾石粒径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系数较低。将经过导数变换的光谱数据逐波段与砾石粒径进行相关性分析后,二者之间的相关项系数得到显著提升。其中相关性较好的波段有369.9nm、371.5nm和910.5nm,且在进行拟合时发现,一元二次回归拟合模型具有较为准确的拟合精度。通过对比不同形式导数变换建立的拟合模型发现,一阶导数在910.5nm处的光谱值与砾石粒径之间的拟合效果是最好的(R~2=0.738),利用此处经一阶导数变换后的光谱值可以较好的模拟砾石的粒径。(2)基于光谱连续统去除技术的砾石粒径拟合模型通过对光谱曲线的连续统去除可以获取到每条光谱曲线的光谱吸收特征区间,进而计算出光谱吸收参数(吸收宽度、面积、深度),通过使用连续去除技术,可以更好地提取光谱曲线中的隐含信息(光谱吸收参数),从而更好地建立砾石粒径与光谱吸收参数之间的拟合模型。通过对不同光谱吸收特征区域内的光谱吸收参数与砾石粒径建立的拟合回归模型对比,在2340nm附近的吸收面积与砾石粒径建立的拟合回归模型的拟合精度是比较准确的(R~2=0.728)。(3)基于高光谱遥感影像的砾石粒径空间反演处理高分五号高光谱图像得到地物的真实反射率数据,结合上文得到的敏感波段,并进行砾石粒径的遥感反演。根据导数光谱变换的砾石粒径反演模型,得到砾石粒径的空间分布数据,从而再与野外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精度达到70%。总体而言,本研究利用导数变换、连续统去除技术对砾石的光谱信息进行了精确提取,优选出砾石粒径相关度高的因子,建立砾石粒径模拟模型。并将其与高分五号高光谱影像进行结合,反演得到该研究区的砾石粒径空间分布特征,从而绘制砾石粒径的空间分布图,并简要分析砾石粒径的空间分布特征。
其他文献
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不仅破坏生态系统平衡,也对人类生存条件造成诸多不利影响,而对林火迹地信息的提取可以揭示林火前后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还能对林火迹地的植被、温度等进行持续监测,以及为灾后恢复和规划、土壤治理提供必要指导与参考。目前光学和雷达遥感技术是获取大范围林火迹地信息的最佳方式,其中基于光学遥感的林火信息获取主要是依靠林火前后地物光谱特征差异和遥感指数突变实现。基于微波的合成孔径雷达(SAR)
学位
青海省湟中县地处我国地质构造最为复杂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同时该区还是青海省东北部高人口密度的地区,经济条件发达,工程分布密集,以上因素导致湟水河谷频繁发生破坏性地质灾害。结合滑坡灾害的地质背景等来预测滑坡的发生,以此评价结果作为人类生产生活规避地质灾害威胁的有力工具,同时,陆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的持续建设极速提升了滑坡易发性评价的细致性。本文利用时序分析技术(SBAS-InSAR)对基于
学位
植被碳利用率(CUE)定义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比值,代表着植被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CUE越高说明植被的固碳能力越强,CUE越低则表明植被的固碳能力越弱。川西高原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地。川西高原植被碳利用效率不仅决定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发展,对整个四川盆地以及长江流域的生态
学位
南充市处在“争创四川省副中心,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次极核”的关键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热岛效应逐渐凸显。目前大部分研究仅限于定量分析绿地降温效能,而缺乏在城市降温供需关系上绿地优化布局的探索。研究绿地系统与热岛效应的关系,有助于深刻认识城市绿地的本质内涵,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合理布局城市绿地、保持城市绿地与其它用地的有机耦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充市第二绕城高速规划范围内的主城区为研究区,基于
学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多地出现炎热和干旱的极端天气,异常的气候变化导致森林火灾频发,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而大量事实表明,这些年的气候变化跟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现代工业化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氟,使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地开展森林火灾分析和预测研究,最大程度地减少林火带来的损失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覆盖多样
学位
高寒草地作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气候、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等多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对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监测,能够分析其变化规律与趋势,为高寒草地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十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色尼区(那曲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地处藏北高原,是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本文选取色尼区的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基于PROSAIL模型、MODIS波谱响应函数、BP神经网
学位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区域生态环境会严重影响区域生存、生产和发展,因此,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有利于全面掌握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以及发展趋势,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随着RS和GIS技术的飞速发展,因其具有探测范围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数据的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到区域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与评价中,成为生态环
学位
都江堰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是四川省比较少有的调节型水库,具有发电、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同时承担着成都地区综合供水和防洪任务,对保障成都地区的粮食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8年6月30日以来,成都市境内多次受到强降雨影响,导致全市范围内多地出现洪涝灾害现象,各湖泊和水库水量变化十分明显。在此背景下,通过采取一定的水体提取方法对紫坪铺水库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库容量变化,显得十分重要。传
学位
厦门市位于闽东南沿海,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对于福建经济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近年来,厦门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深刻、迅速的变化,给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分析厦门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于促进厦门市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的合理配置与布局可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福建省厦门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0、2015、2019年的四期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采
学位
冰雪与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安全和水资源保护有着密切关系,冰雪制图逐渐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在观测多云多雾的高寒山区时不受天气和光线的影响,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在冰雪制图应用中有着特殊的优势。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 SAR)不仅具备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