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质网蛋白57在冻融卵母细胞内的定位及其与受精的关系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hu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冻融过程对内质网蛋白57(Endoplasmic Reticulum protein57,ERp57)定位的影响及与受精的关系。  方法:采用血清促性腺激(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进行小鼠促排卵,收集输卵管壶腹部成熟卵母细胞(新鲜组),采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冷冻复苏卵母细胞(冻融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Rp57在两组卵母细胞中的定位;利用穿卵实验检测两组卵母细胞的受精情况;用抗ERp57抗体封闭卵母细胞ERp57功能,检测封闭ERp57对新鲜和冻融卵母细胞受精的影响。采用受精率和受精指数评估受精情况,卡方分析法统计受精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统计受精指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免疫荧光结果表明ERp57表达于新鲜成熟卵母细胞表面,定位于核对立面;冻融后,ERp57分布于卵母细胞胞质,主要聚集在核两侧,并与纺锤体微管蛋白共定位,即冻融过程改变了ERp57在卵母细胞的定位。穿卵实验结果表明冻融前后卵母细胞受精率和受精指数分别为89.1%和6.75±2.95(新鲜组n=110),75.9%和2.81±1.87(冻融组n=108),冻融卵母细胞受精率和受精指数较新鲜卵母细胞明显下降(p=0.008,p=0.000)。新鲜卵母细胞封闭ERp57前后受精率和受精指数分别为89.1%和6.75±2.95(空白对照组n=110),90.4%和6.26±3.53(正常IgG对照组n=115),75.7%和2.57±2.06(抗ERp57抗体封闭组n=103),抗ERp57抗体封闭组受精率和受精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4,p=0.000)。冻融卵母细胞封闭ERp57前后受精率和受精指数分别为75.9%和2.81±1.87(空白对照组n=108),74.6%和2.32±1.63(正常IgG对照组n=114),72.6%和2.37±1.72(抗ERp57抗体封闭组n=113),抗ERp57抗体封闭组受精率和受精指数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847,p=0.389)。  结论:冻融过程可能改变了ERp57在卵母细胞的定位并影响其参与精卵融合的功能,降低了复苏卵母细胞的受精能力。
其他文献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l-phosphate,S1P)是由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 1,SPK1)催化产生的一种主要的鞘磷脂代谢产物。研究结果表明,S1P可以保护低氧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此
目的:了解青海省自然疫源性病区小型兽类空间分布,并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分子水平的物种鉴定。方法:2009 - 2016年,在青海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术前CT及术后病理指导清扫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意义;并了解超声下纵隔淋巴结的声像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特点。 内容及方法:选择20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目的:了解全科医生对心脏性猝死(SCD)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全科医生参与SCD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24名河南省全科医生(基层全科医生和
目的:观察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导的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在乳头凹陷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温州市中心医院产科分娩的乳头凹陷初产妇98例为研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CD59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胎盘组织CD59蛋白和CD59基因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探讨CD59分子在子痫前期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
本研究借助已经构建的本地化EST数据库,利用不同物种对应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拼接,成功从大豆中克隆了4个高丝氨酸代谢途径相关酶基因,同时应用已构建的大豆整合图谱,克隆了大
杀菌肽(又称抗菌肽、肽抗生素)是近年来发现的生物体基因编码的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小肽,通常是由12-60个氨基酸所组成,分子量<10KDa,是生物体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证实来自各种哺乳动物的Cathelicidin成员有30多种,而人类唯一的Cathelicidin gene所编码的蛋白质为hCAP-18(human Cationic antimicrobial protein 18),L
关节结核诊断指标繁多,诊断困难,延误诊断可能导致病情进展、关节毁损.为规范关节结核诊断,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委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委会、中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