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巯基丙酮酸硫转移酶产生的硫化氢对缺血缺氧性损伤的脑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fa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550万人死于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中风是继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第二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特点为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及致残率高。目前溶栓药物治疗也被认为临床治疗急性中风关键环节,但是及时恢复缺血区血流供应又会引发更为严重的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又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R)。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EC)是血管的第一道屏障,内皮功能受损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线粒体是细胞中高度活跃的细胞器,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最近被认为是I/R损伤后继发细胞死亡的新机制。脑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和线粒体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改善线粒体功能已被证明是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干预措施。3-巯基丙酮酸硫转移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 3-MST )主要定位于线粒体,是内源性(hydrogen sulfide, H2S)合成酶之一,是大脑中H2S产生的主要来源。3-MST/H2S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血管生成,血管舒张,抗氧化应激和促进生物能作用,但是对其在脑缺血损伤发挥的作用知之甚少。Rho激酶信号途径是心脑血管系统的重要靶点,ROCK是RhoA最重要、最直接的效应分子。RhoA/ROCK途径与内皮细胞功能关系已有许多研究,其激活可能损害线粒体动力学和能量学。因此,我们猜测内皮细胞线粒体3-MST产生的H2S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而产生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讨其角色和潜在机制。
  目的:
  1.细胞水平探讨3-MST生成的H2S对缺血缺氧损伤的脑血管内皮细胞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应RhoA/ROCK通路机制;
  2.动物水平探讨3-MST生成的H2S对CSE-/-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应RhoA/ROCK通路机制。
  3.人体脑血管中动脉远端血管标本观察脑缺血后内皮损伤情况以及血管3-MST和H2S水平的变化。
  方法:
  1.大鼠原代脑血管内皮细胞培养,进行形态学和免疫荧光鉴定。建立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 OGD/R)细胞模型,加入不同浓度3-巯基丙酮酸(mercaptopyruvate,3-MP)和L-天冬氨酸(L-aspartic acid,L-Asp)后MTT法检测琥珀酸脱氢酶活力变化。
  1.1实验分为五组,分别是:(1)Control组;(2)OGD/R组;(3)L-Asp(10μM)组;(4)3-MP(90 nM)组;(5)3-MP+L-Asp组。(3-5组在缺氧和复氧过程均加入相应药物)
  1.2实验结束后采用亚甲基蓝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H2S含量和3-MST蛋白表达变化。采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的水平变化来评估内皮细胞损伤。
  1.3原代内皮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3-MST以及RhoA,ROCK1和ROCK2线粒体定位,同时差速离心法分离获得纯化线粒体,用Westernblot法再次进行上述蛋白线粒体定位的鉴定。
  1.4实验结束后用荧光染料7-叠氮基-4-甲基香豆素(AzMC)检测线粒体H2S含量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线粒体3-MST和ATP5D蛋白表达变化。同时检测以下线粒体功能损伤相关指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MitoSOX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活性氧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线粒体ATP合酶活性;化学发光法检测线粒体ATP含量;JC-1染料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1.5实验结束,对纯化的线粒体除外细胞裂解液和线粒体采用ELISA法检测RhoA活力,Westernblot法检测ROCK1和ROCK2表达水平。
  2.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栓塞和拔除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 MCAO/R),实验结束后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和ZeaLonga神经功能评分法检测脑缺血损伤情况。
  2.1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laser speckle flowgraphy, LSFG)技术检测各组小鼠手术前,栓塞后,拔出线栓再灌注颈总动脉给药后10min,1h和22h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
  2.2实验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脑中动脉血管内皮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血管H2S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中动脉血管RhoA,ROCK1和ROCK2蛋白表达变化。
  3.收集大面积脑梗死患者(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MCI)和脑内深部良性肿瘤患者正常部位的大脑中动脉远端皮层脑血管;HE染色和TEM观察脑血管内皮的形态学变化;亚甲基蓝法检测H2S含量的变化;免疫荧光法(IF)和Westernblot检测血管组织中3-MST蛋白的表达。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内皮细胞OGD(4h)-R(20 h)损伤模型中,内皮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活力显著降低(P<0.01),3-MP(10, 30, 90 nM)预处理能够浓度梯度增加琥珀酸脱氢酶活力(P<0.01),L-Asp(1μM及以上)预孵进一步加重OGD/R导致的细胞损伤(P<0.05;P<0.01),3-MP(90 nM)增加的细胞活力能够被0.3μM及以上L-Asp显著抑制。AzMC探针和亚甲基蓝法检测结果显示,OGD/R损伤后内皮细胞H2S含量明显下降,L-Asp(10μM)预孵进一步抑制细胞H2S产生(P<0.05),3-MP(90 nM)预孵能够显著增加细胞H2S含量,3-MP的这种作用能够被L-Asp明显抑制。同样,与L-Asp作用相反,3-MP预孵能够显著增加OGD/R导致的3-MST的表达的下降。
  2.与对照组相比,内皮细胞OGD/R损伤后,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损伤和能量代谢障碍,表现为显著升高的ROS水平,降低的T-AOC水平,同时ATP含量下降(P<0.01)。荧光探针和流式细胞术证实3-MP预孵能够显著抑制细胞ROS水平,提升T-AOC和ATP水平,而L-Asp预处理表现出相反的作用。
  3.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3-MST不仅定位于内皮细胞胞浆,而且定位于线粒体。与对照组相比,AzMC探针检测到线粒体H2S荧光在OGD/R损伤后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L-Asp预孵进一步降低线粒体H2S荧光,而3-MP预孵能够逆转线粒体H2S荧光的衰退。对纯化的线粒体进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GD/R损伤后线粒体3-MST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3-MP预孵能够增加线粒体3-MST表达(P<0.01),3-MP的这种作用能够被L-Asp预处理减弱。
  4.与对照组相比,内皮细胞线粒体OGD/R损伤后,线粒体发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超微结构的破坏,线粒体ROS的增加(P<0.01),线粒体ATP合酶活性下降(P<0.01)及其重要亚基ATP5D表达显著抑制,导致ATP产生减少(P<0.01),与此同时,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与L-Asp作用相反,3-MP预孵能显著逆转线粒体功能损伤的这些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与对照组相比,OGD/R损伤后,线粒体除外细胞裂解液和线粒体中RhoA活性、ROCK1和ROCK2表达显著增加,L-Asp预处理略微增加RhoA活性、ROCK1和ROCK2表达,尤其在线粒体外细胞裂解液中ROCK2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3-MP预处理能明显抑制各组RhoA活性、ROCK1和ROCK2表达(P<0.01)。
  6.CSE-/-小鼠经MCAO/R损伤后,TTC染色梗死区和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增加,提示模型建立成功。LSI结果显示模型组脑CBF明显下降(P<0.01),颈总动脉L-Asp再灌注给药对脑CBF有一定抑制作用(P<0.05)。但3-MP预处理能增加再灌注22h后的脑CBF(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中动脉内皮形态结构明显受损,3-MP颈总动脉预处理组内皮结构相对完整,细胞排列整齐。
  7.亚甲基蓝实验结果显示,CSE-/-小鼠经MCAO/R损伤后,血管中动脉H2S含量显著下降,与L-Asp作用相反,3-MP显著提升血管组织H2S含量。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SE-/-小鼠脑血管内皮RhoA,ROCK1和ROCK2组织化学染色深度显著增加,与L-Asp处理作用相反,3-MP预处理显著减少其染色深度。
  8.与非缺血组相比,MCI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内皮和线粒体形态结构发生损伤性改变,表现为内皮结构破损,EC胞膜破损,核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肿胀,出现嵴的断裂、消失甚至空泡化。同时,MCI患者血管H2S含量明显下降(P<0.05),3-MST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
  结论:
  1.在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性损伤中,3-MST产生的H2S发生了明显的减少。
  2.3-MST产生的H2S对体外缺氧复氧性损伤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与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和促进能量代谢有关。
  3.3-MST产生的H2S对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抑制细胞和线粒体RhoA/ROCK信号通路有关。
  4.3-MST产生的H2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与抑制内皮RhoA/ROCK信号通路保护内皮增加血流量有关。
  5.人体标本提示脑中动脉3-MST、H2S的下调与缺血性中风相关。
其他文献
苯甲酸、凝结芽孢杆菌和牛至油作为饲料添加剂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仔猪饲粮中,但试验结果变异较大,且单一添加功效有限。因酸化剂、益生菌和植物精油在促进动物生长方丽具有“协同”和“加性”效应,近年来它们在动物饲粮中的组合添加受到广泛关注。但苯甲酸、凝结芽孢杆菌和牛至油组合添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影响的报道很少,特别是在病原菌攻击情况下的效应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两个试验,分别研究正常和产肠
学位
本文旨在研究肌醇(Myo-inositol)对草鱼生产性能、肠道健康、机体健康、鳃健康和肌肉品质作用及作用机制。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21.8±0.8g的健康草鱼540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饲喂不同水平肌醇的饲粮(27.0,137.9,286.8,438.6,587.7和737.3mg/kg)10周,考察肌醇对草鱼生产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生长试验结束后,进行14天的嗜水气单胞
学位
MiR-499-5p是在骨骼肌中特异性表达的microRNA,Sox6是调控肌肉发育的转录因子,它们都能调控肌纤维类型的形成与转化。本研究旨在克隆猪Sox63UTR序列,并探讨miR-499-5p能否靶向Sox6调节猪骨骼肌慢肌纤维的形成。本研究共包括以下三个试验:  试验一猪Sox63UTR序列的扩增  本研究根据猪Sox6编码区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F933861)和预测的猪Sox6m
学位

目的:  1.评估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包括手针、电针、激光针刺、灸法、药物穴位注射、药物贴敷、穴位按压)分别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获益和风险,为临床决策者提供临床决策依据。  2.评估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分别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为中医药未来临床试验研究指明方向。  3.以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分别干预慢性乙型肝炎为例,构建评估中医临床证据体的可视化工具-三维误差证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隔姜灸加针刺结合中西药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可以为面瘫患者提供到更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材料与方法:将60位来自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病科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这里将6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使其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同时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每日口服30mg,连用5天,之后于7日内逐渐停用;甲钴胺胶囊0.5
目的:  1通过研究丹参酮IIA(tanshinone IIA,TSA)对氧糖剥夺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探究丹参酮IIA是否可以增加内皮细胞中的eNOS表达,诱导NO合成增加,保护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2探究丹参酮IIA是否可以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中miR-24的基因表达,激活蛋白eNOS的表达,进而改善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材料与方法:  1自生物公司购买原代人主动脉内皮细胞
学位
目的:临床研究以功能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西药枸橼酸莫沙必利为对照,采用电针天枢穴配上巨虚穴的方法,观察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分析其疗效特点,为优化本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客观依据;实验研究以复方地芬诺酯片建立功能性便秘大鼠模型,并观察电针、西药、电针联合西药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便秘大鼠的治疗疗效;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肠神经系统(ENS)相关神经递质SP、NO、VIP、SS和标志物G
含三氟甲基的化合物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因而在医药、农业及材料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目前,已报道了许多向有机物中引入三氟甲基的方法,主要通过三氟甲基化试剂来实现,α-三氟甲基酯的合成也不例外。同时,现有的方法大都需要活化的底物或催化剂,反应的底物范围和应用性受到了限制。因此,开发一种经济高效、操作简便的方法用于α-三氟甲基酯的合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通过二氟甲基化试剂
学位
聚乙二醇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常用来修饰各种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大分子,其能赋予被修饰物许多优良的性质,如:提高溶解性、延长半衰期、降低毒副作用以及降低免疫原性等,因此用聚乙二醇修饰药物是药物修饰中常用的策略。聚乙二醇除了用于修饰各种药物之外,其在药物传递系统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虽然聚乙二醇应用广泛,但长期以来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多分散性的问题,本课题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由于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突破,生物药物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动力。多年来,生物药物的销售增长率一直高于小分子药物,但由于生物大分子的固有缺点,聚乙二醇修饰已广泛地应用于生物药物的研发中,其能够有效地提高生物大分子的稳定性和溶解性,降低给药频率和免疫原性等。但是常规聚乙二醇(PEG)具有很多缺点,例如多分散性、不可生物降解性、蛋白效能降低或者丧失等。  近年来,寻找聚乙二醇替代品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替代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