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断陷盆地湖底扇沉积特征研究——以高邮凹陷戴南组为例

来源 :华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dirt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具有良好的湖底扇砂体发育条件,是江苏油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地区。由于以前对深凹带的不重视,对此的勘探研究程度比较弱,缺乏详细的认识。因此,在大量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测录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以及各种地化测试数据,对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沉积时期湖底扇的形成机制、沉积特征、沉积演化以及沉积模式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再结合 2016年董桂玉教授的“跷跷板”理论,讨论在“梁”(物源)+“沟”(沟谷)+“坡”(坡折带)格架下湖底扇砂体的分布规律。
  根据各种湖底扇相标志识别出外扇、中扇、内扇三个亚相,根据岩心的精细描述,发现深凹带三个次凹(邵伯、樊川和刘武舍次凹)周边发育大量的古地震作用和古风暴作用的痕迹,同时伴生有丰富的准同生变形构造,表明该地区事件沉积剧烈,具有形成湖底扇的外部触发机制;以点线面的方法,依据单井相、连井相分析沉积相展布特征,发现湖底扇只发育在 E2d13、E2d12、E2d11、E2d25 以及 E2d24 时期,且从 E2d12到 E2d11深凹带水体深度变大,湖底扇砂体的规模也有所扩张,到E2d25沉积期间,水体变浅,深凹带的半深湖-深湖沉积物消失,湖底扇规模变小, E2d24 沉积时期整体上规模变化不大,探讨了不同梁沟坡耦合效应控制下,砂体的分布规律。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纳米TiO粒子是纳米材料中的重要一员,广泛应用于精细陶瓷、紫外线屏蔽剂、半导体材料、光电催化材料、效应颜料等方面,是国内外近年来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的重点大都集中在探索各种新的技术来制备纳米级TiO.该文也就是要在室内寻求一种制备工艺简单、粒子大小及晶型可控的制备方法.该文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纳米TiO粒子,用TEM、XRD、TG、IR等手段对制备的粒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醇水
为制备高性能的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材料,该论文首先采用低温溶液缩聚-化学亚胺化法制备出可溶性聚酰亚胺PI(HQDPA-DMMDA);用Sol-Gel法,以钛酸丁酯为前驱物,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制备出稳定的TiO溶胶.探讨了可溶性聚酰丙胺的合成条件和TiO溶胶-凝胶过程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NMP为共溶剂,通过Sol-Gel法将TiO溶胶与可溶性聚酰亚胺进行复合,制备出不同T
学位
该论文进行了水解法制备超细TiO、TiO-SiO粉末以及光催化降解苯胺、亚甲基蓝、酸性黑ATT过程的研究.在光催化反应器中,研究了超细TiO、TiO-SiO粉末在光催化降解苯胺、亚甲基蓝、酸性黑ATT的应用,也系统地研究了所用催化剂用量、初始pH值、阴离子、Fe和氧气对光催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iO-SiO粉末的催化性能明显优于超细TiO粉末.催化剂浓度500ppm就达到最佳效果. 氧气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