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氧微胶囊和潜伏固化剂的自修复型环氧复合材料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789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分子结构复合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低速冲击等外力的破坏,使其在内部产生微裂纹。这些微裂纹的扩展会降低材料的性能,甚至导致材料的整体破坏。近几年,自修复技术成为高分子智能化的研究热点,并在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它不仅为修复这些内部的微裂纹提供了一种方法,同时也为延长结构材料的使用寿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途径。目前,将微胶囊化的修复剂添加到树脂基体中是实现高分子复合材料自修复功能化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但必须解决催化剂如何与修复剂在断裂面上相遇,以及相遇后能否发生反应,材料在多长时间内能维持这种自修复功能,材料自身的其它基本性能有无下降等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决定自修复复合材料最终能否实用的关键。 本文以赋予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自修复能力为目的,将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与潜伏固化剂(溴化铜与2-甲基咪唑的络合物,CuBr<,2>(2-Melm)<,4>)组成的自修复体系填充到环氧树脂及玻璃纤维增强环氧基复合材料中,制备了具有微裂纹自修复功能的环氧基自修复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环氧基自修复复合材料。 本文研究了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聚脲.环氧微胶囊以及CuBr<,2>(2-Melm)<,4>潜伏固化剂的制备,通过FTIR、EA、TG、SEM、DSC以及激光粒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环氧微胶囊和CuBr<,2>(2-MeIm)<,4>潜伏固化剂进行了相关表征工作,阐明了CuBr<,2>(2-Melm)<,4>潜伏固化剂与环氧树脂反应的固化动力学过程。在此基础上,本工作通过单边缺口弯曲(SENB)实验对环氧树脂进行了自修复性能的研究,初步证实填充了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和CuBr<,2>(2-MeIm)<,4>潜伏固化剂的环氧树脂具有自修复功能。进一步,通过双悬臂梁(DCB)实验研究了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环氧材料的自修复性能。在得到肯定的结果后,一方面继续研究这两大类自修复材料的自修复性能耐久性,并对这些材料在保存初期自修复能力下降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另一方面,我们提出采用冲击后压缩(CAI)实验测定复合层压材料的剩余压缩强度,通过比较修复前后剩余压缩强度的变化来表征复合层压材料的自修复性能。在这几个实验阶段,我们采用了SEM、FTIR、T-Scan等手段对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分层断裂面、冲击后破坏等进行了表征,并采用DMA研究了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后固化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制备得到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与CuBr<,2>(2-MeIm)<,4>潜伏固化剂,研究了CuBr<,2>(2-MeIm])<,4>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实验表明,CuBr<,2>(2-MeIm)<,4>络合物在与环氧树脂发生反应前需要较高的反应活化能以解离出2-甲基咪唑,之后反应活化能降低到2-甲基咪唑与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水平上。反应活化能在低固化度(小于60%)范围内的变化不大,当固化度超过60%后,开始显著增大,表明固化反应后期需要更高的能量。CuBr<,2>(2-MeIm)<,4>络合物与环氧树脂的等温固化动力学研究发现,CuBr<,2>(2-MeIm)<,4>络合物在120℃时基本不与环氧树脂发生反应,130℃时反应60分钟内放热完全,这为这类自修复复合材料修复条件的选择确立了依据。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CuBr<,2>(2-MeIm)<,4>作为潜伏固化剂能很好地与环氧树脂混容,这增大了从破裂的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中流出的液态环氧与催化剂相遇的可能性。 2、包含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和CuBr<,2>(2-MeIm)<,4>潜伏固化剂的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与这两种填料的含量有关。CuBr<,2>(2-MeIm)<,4>对环氧树脂基体有增韧作用,而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由于粒径比较大,降低了基体的韧性。因此,环氧自修复材料的断裂韧性与纯环氧树脂的断裂韧性基本相同。就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环氧复合材料而言,初始层间断裂韧性主要随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原因是将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填入树脂基体中时,增加了树脂的粘度,劣化了树脂对纤维的浸润效果,不充分的界面粘着有利于裂纹的扩展。 3、包含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和潜伏固化剂的复合材料的修复后断裂韧性以及修复效率与这两种填料的含量以及微胶囊的粒径有关。优化配方是提高修复效率的关键。环氧微胶囊和潜伏固化剂的用量有着最佳配比。由于修复剂与潜伏固化剂的固化物韧性高,环氧树脂的修复效率最大可以超过100%;由于修复剂对断裂的纤维不能修复,玻璃纤维方格布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修复效率最大在79—92%。 4、环氧微胶囊的含量影响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对于四乙烯五胺(TEPA)固化纯环氧树脂体系,环氧微胶囊加进预先混好潜伏固化剂的环氧树脂中后略微降低了材料的杨氏模量,但断裂伸长率增大,拉伸强度不变。这表明在这两相的修复体系与基体树脂间存在足以传递应力的界面相互作用,微胶囊也能够通过界面承受一定的负载。对于2--乙基--4--甲基咪唑(2E4MIm)固化纯环氧树脂,由于环氧微胶囊与其基体的相容性相对较差,因而微胶囊的增加使杨氏模量与拉伸强度下降。同降低层间断裂韧性的原因一样,环氧微胶囊的加入降低了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5、冲击后压缩实验证实,将环氧微胶囊与CuBr<,2>(2-MeIm)<,4>潜伏固化剂的两组分自修复体系填入到复合层压材料的环氧基体中,同样能给材料带来自修复功能。当环氧微胶囊含量20 wt%,CuBr<,2>(2-Melm)<,4>潜伏固化剂含量2 wt%,冲击能量1.5J,修复条件为无压力下140℃、0.5 h时,最大修复效率η<,CAI>,达到100%。冲击能量是影响复合层压材料冲击后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随冲击能量提高,主要的破坏方式由基体裂纹向分层和纤维断裂转变,导致修复效率下降。由于可以提供更多的可利用的修复剂,在适当的范围内,复合层压材料的修复效率会随着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含量的增加和粒径的增大而提高。 6、自修复复合材料在保存的初期(约1个月)其修复后断裂韧性与修复效率都有所下降,修复效率下降的比例约在10%--17%之间;随着保存时间的继续延长,自修复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和修复效率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DMA分析表明自修复复合材料中环氧微胶囊所含的环氧修复剂在材料保存的初期有部分参与了同基体残余固化剂的反应,使微胶囊中的修复剂含量减少,降低了自修复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性能。随着反应了的修复剂阻塞囊壁的裂纹,微胶囊内剩余的环氧修复剂的含量相对稳定,从而使修复状况稳定,修复效率不再下降。
其他文献
纳米合金材料不仅具有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损性能,抗腐蚀性能和特殊的磁学性能等,因而应用潜力巨大,在基础
1选种选用高产、稳产、抗病、性状稳定、品质优良的品种。2精细整地合理耕翻,细致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害,是保大豆全苗壮苗的基础。3肥料肥力中
本文从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出发,简单阐述了高等院校在落实媒介素养教育时应该成立统一的教育研究会,制定明确的层级教学目标,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建立
随着大众传媒日新月异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影响已扩展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逐渐发展成为影响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生作为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受众群体,他们
不妨我们开个脑洞:未来的人工智能会有它们自己的交际圈,和我们人类一样形成群落关系。然而到了那时,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人际关系退步吗?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实验室里就在近年诞
2004年,因数量泛滥和过度开采,监管部门广电总局先后下文对反腐剧和涉案剧进行整顿,从此两大“红极一时”的题材双双退出黄金档,进入迄今长达十年的“冬眠期”。  近来,文艺界反腐题材创作呈现回暖迹象:央视春晚连放三个反腐小品;当年颇有影响力的反腐剧《黑洞》制片方金英马影视宣布,将把《黑洞》改编为电影搬上大银幕;大型反腐题材电视剧《打虎上山》刚刚在西安开机;而著名反腐作家周梅森最新创作的反腐剧《人民的
一、研究的意义现代水厂自动化系统主要有水质检测技术、水处理技术、变频节能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四个方面。在结合中石化长岭分公司水务作业部水处理车间自动化系统新建工程
作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聚阴离子型磷酸铁锂(LiFePO_4,LFP)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70 mA h g~(-1))、较高的放电平台(3.45 V)、热稳定性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研究。然而,本征态LFP较低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扩散速率限制了其在规模化能量储存体系(如电动汽车)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多种策略,其中将LFP与碳复合制备碳包覆LFP(
学位
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可以破坏有机磷的磷酯键,有效地催化水解高毒性的有机磷化合物。其最适作用底物是甲基对硫磷,也可以有效催化水解甲基对氧磷。本论文主要研究对象是从土壤菌假单胞菌WBC-3中分离出来的甲基对硫磷水解酶,该酶是一个双核锌酶,也是金属-β-内酰胺酶家族的一员。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结合基于晶体结构建立的活性中心模型研究MPH催化水解的详细反应机制。根据底物及活性中心的结构特性分别构建了双锌桥
CO_2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还是全球储量丰富、价廉、无毒、可再生的C1资源。利用高效绿色催化技术将CO_2转化成高附加值化学产品,以实现其资源化利用,不仅可有效缓解全球变暖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设计出一种新型二元催化体系四丁基溴化铵(Bu4NBr)/柠檬酸(CA),研究了其对化学固定CO_2合成环状碳酸酯的催化性能。系统考察了不同助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