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礼记》学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记》是一部先秦到秦汉时期礼学资料的汇编,其内容比较博杂。《礼记》所阐发的德治和礼治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所强调的礼仪风范和礼乐精神渗透进了中国的民族心理。中国古代很多思想家都从《礼记》中吸收思想精华并加以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以伦理为本位的特点在《礼记》一书中得以充分彰显。   从事宋代《礼记》学研究,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宋人的《礼记》诠释中有大量关于人格理想、政治理想的内容,这是传统文化之精华。通过对宋人的《礼记》学进行研究,宋人的道德文章在我们面前会逐渐变得明晰。时逢精神家园重建,走进宋人的经典诠释,我们会得到不少精神资源和道德启迪。然而,学术界于宋代《礼记》学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研究论著寥寥,研究的方法和范式也尚待进一步完善。可以说,宋代《礼记》学是一片尚未开发的沃土,值得好好耕耘。   宋代《礼记》学专著约110种,分别为93位学者所作。其中流传至今的有14种,亡佚和存佚不明者有96种。宋代《礼记》学专论文献是指未单独刊行,寓于学者各自的文集之中而又单独成篇,从微观上研治《礼记》学文献的有关文献,不包括寓于《四书》学中的有关《大学》和《中庸》文献。以此为辑录标准,宋代专论类《礼记》学文献81种,涉及学者26位。序跋类,包括“序”和“跋”,也包括“后记”。奏议包括“奏”、“进”、“表”、“札子”等。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宋代《礼记》学文献的撰写雕版等情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宋代《礼记》学文献序跋类、奏议类文献共27种,涉及学者20位。   《礼记》的作者并非一人,各篇的写作时代也前后不一。《礼记》有些篇目的内容相对单一而集中,如《月令》、《冠义》等;有的内容博杂而无序,每段相互独立,如《曲礼》上下、《檀弓》上下等。自东汉以来,不少学者对《礼记》各篇的作者和写作时代都提出了一些看法,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书缺有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家之说可能都有一定的文献依据,但是均难成定论。宋儒中不少人对《礼记》各篇的作者以及《礼记》的纂集成书均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   就宋代《礼记》诠释而言,由于诠释的角度和目的与汉唐诸儒有所不同,所以宋儒在《礼记》诠释时所采用的诠释体式也与汉唐诸儒有异,并产生了不同的诠释效果。观有宋一代《礼记》学文献,其诠释体式大致有两大类,即随文注释体和图解体。其中随文注释体又包括解体、说体、义体、疏体、章句体、集解体等六类。   宋儒疑《礼记》,既包括疑篇目的作者,也包括疑经文及旧注中的文字、名物、礼制。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诠释有可取之处。不过,宋儒对《礼记》的怀疑有时并不全面和深刻,所下结论也有草率之处,这与宋儒重视义理而忽略文献考证的学风息息相关。从义理的角度来看,宋儒对《礼记》的怀疑对于正确理解经文和旧注也有裨益。此外,宋儒怀疑《礼记》促进了理学思想体系的建构,这从他们对《大学》、《中庸》的疑改就能得到充分说明。   宋代理学归根结底还是人学,宋儒对天人关系的论述,对人性的揭示,对道德伦理的设定,其落脚点皆在理想人格的塑造上。《礼记》中的一些篇目,如《曲礼》重视阐述礼的重要性及为人处世之道,《大学》阐述内圣外王之道,《儒行》阐述儒者应有的品格德行等,在《礼记》的作者看来,这些都是圣人君子所应持守之道。在对《礼记》的诠释中,宋儒将自己的人格理想表达了出来。   自唐代开始,《礼记》正式升格为经,官方对其非常重视。《礼记》所记载的不少内容均与儒家的政治理念相关联,因此也迎合了善于以经发论的宋儒。宋儒在诠释《礼记》中提出了他们的理想国构想,同时也表达了他们的仁政和德治的政治理想。   汉唐以来,儒教强调更多的是儒家伦理,重视的是现世,其理论缺乏形而上的诉求,在精密思辨的佛老理论面前,儒教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不管是社会生活方面,还是思想文化方面,佛老二教对当时的儒教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宋儒在诠释《礼记》时,一方面对佛道加以批判,同时又积极构建道统论以与佛教祖统论相抗衡。   《大学》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原因之一是它提出了一套内圣外王之说。入宋以后,学者们对《大学》的格物致知论多有重视,而首先赋予其理学色彩的,当为二程兄弟。二程的格物致知论中关于格物的对象、范围以及方法的理论由朱熹加以继承。朱熹重视格物,有出于辨斥杂学的需要。朱熹认为,既然“三纲领”和“八条目”之“诚意”以下诸节都有传,惟独格物致知条目无传,说明有脱文,遂以己意为之补传。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也利用《大学》构建他们理学思想体系。此外,陆九渊也重视《大学》的格物致知论,其心学本体论与《大学》的格物致知论密切相关。在陆九渊的思想体系中,心具有本体意义,而格物致知则偏重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不是程朱所说对天理的体认,而是“存心”、“求放心”。陆九渊的格物致知论与湖湘学派比较接近,“存心”、“求放心”与胡安国、胡宏的“求放心”、张栻的“格心”如出一辙。   中唐到宋初,《中庸》受到统治者和一般儒者的重视,宋代理学家对《中庸》的研究正是在中唐以及宋初《中庸》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中庸》与宋代理学本体论的建构有着密切关系,理学的“诚”、“中”、“中庸”、“性”本体等均与《中庸》有渊源关系。《中庸》与宋代理学心性论的建构也有着密切关系,二程、朱熹关于中和问题的探讨多以《中庸》为思想资源,张载、朱熹、张栻等在论心性关系时也多与《中庸》相关联。   《乐记》是《礼记》的第十九篇,主要论述乐的产生、乐与礼的关系、礼乐的作用等。《乐记》的作者将“天理”和“人欲”相对提出,这是对“理”、“天理”、“欲”等概念一次全新的整合。“天理”、“人欲”的初次并提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初步梳理,启发了宋儒从理学的角度对二者的内涵及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   《礼记》为儒教经典,而《圣经》是基督教经典,二者都具有经典的一般属性。通过宋儒的《礼记》诠释与新教的《圣经》诠释的前提、主体、客体、方法的比较,可以看出中西经典诠释之相同、相通和相异之处。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两位艺术家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和专业的学术合作关系。2005-2009年,在北京,他们从无到有一起策划并成功的创建了第一个——中(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英(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这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所做的预言。这位能掐会算的军师此话的依据已无从知晓。但贵州多山、江南多水的说法,却自古以
The mechanism of floor heave was analyzed by establishing mechanics models and solv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s.The amount of floor heav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a
本文考察明清时期武安商人的兴起背景和发展脉络,并采用整体与个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突出武安商人的经营活动,彰显其独特的商业历史。本文对包括选题的意义、学术前史回顾、
The influences of coal mining in an arid environment on vegetation coverage,land-use change,desertification,soil and water loss were discussed.A series of avail
清代处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末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然是传统社会的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在赋税征收上也固守在传统社会所规定的范围内,而且一直沿袭着清初就开始的满足经常性军国之
长期以来,良渚文化的社会状况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以往的研究往往集中于两个问题之上,一是良渚文化是否进入了文明社会,二是人们普遍认为良渚文化是一个神权型的社会。相对于这
本文系统论述了古今学者有关“金匮之盟”的研究,如北宋时期关于“金匮之盟”的各种记载,南宋时期有关“金匮之盟”的评价性记载,元代的研究性记载和不同的观点,明代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