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村政权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onghong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考察晋察冀边区村政权的嬗变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当时农村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在概述传统乡村权威的基础上探讨边区村政权的演变过程。传统乡村的权力主角是绅士,其组织形式主要有宗族制、牌户制、闾邻制、保甲制和山西“村制”。村政权大都掌握在以地主、士绅为主的少数人手中,人民群众处于政权边缘区。抗战时期共产党在边区发动群众,通过每年一度的村选逐步建立起民主村政权。第二部分探讨边区村政权是如何运作的,也是其嬗变过程的集中体现。边区村政权实行村民代表制;村干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女性开始参政,村干部逐渐年轻化,贫农与中农掌握了政权,文化水平不再是入选村干部的障碍,村干部采取民主方式解决问题,而且没有薪水,成为既服务于国家又服务于人民的“奉献型经纪”;村政权的职能也由征收“摊款”转变为支援抗战和改善民生。故边区村政权的性质发生了彻底改变,成为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民主村政权,从而实现了村政权的嬗变。第三部分对边区村政权进行绩效分析。边区村政权的嬗变既是农村社会变革的表象又是动因,其对整个农村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村政权在运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为此共产党采取了各种措施将其有效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其他文献
《国际协报》作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最有影响力的民办报纸,在近代东北报刊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副刊在东北沦为伪满洲国时期,关注民生百态,具有战斗精神。本文以193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感官良好,体系均一,摄入后能够维持饱腹感,持续而缓慢提供能量的食品。麦芽糊精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食品原料,具有流动性好,溶解性高
1961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着手恢复因“大跃进”以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困境。安徽省根据中央的部署,
"分析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要保证其顺利实施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文章基于笔者多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经验与体会,专门针对课程教
黄修荣是中国现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位杰出学者,他从事史学研究30多年,笔耕不辍,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研究、中共党史、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显著
伴明清商品经济之发展,官僚集团的统治方式亦随之改变。在官僚集团中出现了与理学派官僚不同的、重视行政技艺的朴学官僚,即乾嘉学派。后世早期维新派,亦属重视行政技艺之列,
The advent of the age of Information shifts the environment we live in from off-line to on-line. The prospect of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CI) is promising. Base
本文从谚语的历史联系意义、谚语中词的潜在意义、谚语中词的限制意义以及谚语的语义关系等方面对比汉英两种语言谚语的语义。在语义关系中 ,对比了对等关系、假设关系、比较
自红十字会传入中国后,便积极地发挥着人道主义的作用。南京红十字会是“江苏第一个红十字会组织”(时称金陵分会)。1911年至1949年间,作为地处南京这一特定城市的地方分会,在中国
特种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国民党主要针对江西、福建、湖北、安徽、河南等“特种区域”的成人、妇女及儿童施行一种旨在消除共产主义影响(亦包括抗战建国与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