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蚁是重要的世界经济昆虫,我国分布的白蚁有4科44属473种,其中散白蚁记载有111种,分布最广。散白蚁巢群中有大量的补充生殖蚁,繁殖能力强,因其生活隐蔽,蚁卵很难收集观察,对蚁卵发育的研究报道较少。散白蚁的分飞季节大多在2-6月份,相同分布区的不同种类分飞时间也有部分重叠现象,不同种类散白蚁之间是否存在杂交也一直存有争议。本文以尖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aculabialis、黑胸散白蚁R.chinensis、圆唇散白蚁R. labralis、黄胸散白蚁R.flaviceps和双峰散白蚁R. bitumulus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散白蚁胚胎发育和种间杂交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黑胸散白蚁的胚胎发育过程,探索出了新的白蚁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卵壳软化方法,发现受精卵在冰乙酸10 ml,10% KOH处理1.0 min,未受精卵在冰乙酸15 ml,10% KOH处理1.5 min得到的软化成功率最高。(2)系统地获得了白蚁胚胎发育各典型时期的实体切片,发现黑胸散白蚁在胚胎发育10-12天时,出现了在白蚁科才有的“双弯”结构,而此时有部分胚胎陷入卵黄之中;(3)以黑胸散白蚁和尖唇散白蚁各自的受精卵(雌雄配对所产的卵)和未受精卵(雌雌配对所产的卵)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两种散白蚁的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卵裂状态,数码显微系统拍照观察卵的外部形态变化,探究散白蚁两性生殖胚胎和兼性孤雌生殖胚胎各自的发育特点。发现黑胸散白蚁蚁后所产的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在巢中均能进行卵裂,但未受精卵在24 h和48 h时的卵核数无显著性差异,而受精卵卵核数在24 h和48 h时有显著性差异;15 d时未受精卵的体积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受精卵的体积显著性增大;15-20 d时未受精的蚁卵死亡、消失,而受精卵正常发育。尖唇散白蚁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卵核数没有显著性差异,48 h时的卵核数明显比24 h时多;第10天时受精卵长度和宽度发生显著性变化,同时体积也明显增大,而未受精卵在第15天时长度和宽度才开始发生显著性变化,同时体积也开始显著增大。因此,具有兼性孤雌生殖能力的尖唇散白蚁,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卵裂速度相同,但受精卵外形体积变化比未受精卵早。黑胸散白蚁未受精卵产出后能继续进行卵裂,但发育异常,不能孵化;两种白蚁卵发育过程中卵的长度和宽度同时发生变化。黑胸散白蚁孤雌卵的卵裂特性可能是白蚁两性生殖向兼性孤雌生殖进化的过渡适应阶段;(4)对黑胸散白蚁与尖唇散白蚁、圆唇散白蚁与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与圆唇散白蚁、黄胸散白蚁与双峰散白蚁之间进行异种配对,用DNA毛细管电泳检测了Rc(?)×Ra♀、Ra♀×Ra♀.的成虫和子代的基因型,研究这几种散白蚁异种配对后是否存在杂交合子形成前抑制或者是合子形成后抑制,并探讨了在特定区域建立杂交白蚁种群和产生新白蚁种的可能性。黑胸散白蚁和尖唇散白蚁杂交,其最早产卵所需时间位于同种配对最早产卵所需时间之间,杂交组成虫存活率低,存活率在配对6个月后趋于稳定,产卵30天后的产卵量及6个月后的子代数量比同种配对的子代数少,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两种散白蚁初建巢群时尖唇散白蚁死亡率相对更高,其余几组两性生殖的散白蚁杂交时,黄胸散白蚁与双峰散白蚁间存活率最高,而圆唇散白蚁与黄胸散白蚁间存活率最低。尽管分布区和分飞季节不同,但在实验条件下,这几种散白蚁异种间配对都能产生杂交后代,不存在合子形成前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