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沪台两地的数学课程标准及数学教材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欲得出两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差异性,并对上海今后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编写,特别是二期课改的修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在课程标准上,依次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三个方面展开。在教材上,依次从教材的结构、内容、例习题以及图文版面四个方面着手。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以及统计分析法。通过比较研究发现:(1)两地的课程设置相似,都满足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共性与个性”、“打好基础与发展能力”的基本需求。(2)两地课程目标的表示方式差异较大,上海《课标》构建了多维度、有层次的目标体系,更为全面具体。(3)两地的课程内容虽有相同的部分,但在某一具体章节上,上海课程略难于台湾课程。(4)两地教材在结构上虽然有相似部分,但台湾翰林版教材采用的是二级结构(章—节),而上海沪教版教材釆用的是三级结构(章—节—课时)。并且沪教版教材中有较多的“注意”、“思考”、“问题”等特色栏目,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性十分看重。(5)两版教材对于同一内容知识点的选取在广度、深度以及难度上不太一样,例如指数与对数函数、圆锥曲线、向量、微积分等内容。(6)台湾翰林版教材更重视例题的典型演示作用,采用“一例一练”模式,让学生通过模仿加深巩固所学知识;而沪教版教材更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型题目设置得较多。两地教材例习题的选取都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7)两地教材都配以较多的插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其中,翰林版教材的版面更清新自然,而沪教版教材的版面则显得严谨肃静。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上海地区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编写提出几点建议:(1)在编写课程目标时,应采用简洁且明确的言语和有条理性的形式;(2)在研究某一具体知识的过程中,教材应多关注本学科在其他领域对这一知识的应用;(3)书本中对于所有问题的研究,包括例题的设置以及解法都应该体现相应知识内容的思想方法;(4)对于某些能与大学衔接的准备知识要适时适量的进行渗透;(5)教材应引入更多的关于数学家介绍等数学史材料;(6)教材的习题量应适当减少,并降低部分习题的难度,增强习题的针对性;(7)教材的图文版面应设置得更加丰富多彩,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