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貌Cu2O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28061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加快,环境、能源问题愈发明显。太阳能绿色且清洁,若能得到有效利用,这些问题就能被控制。光催化材料可以通过光解水的过程产氢产氧,将二氧化碳还原,缓解温室效应,以及将污染物分解。自1972年起,全世界的科研人员开始注意到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合理开发。氧化亚铜带隙较窄,通常为2.0 e V左右,可以吸收利用较宽范围的光子,其常见研究应用包括光解水、降解污染物。但常见的形貌为立方体状的Cu2O光催化效果不佳,其应用有限。有研究表明,Cu2O的光催化性能与形貌有关。因此我们首先通过多组对比实验探究了制备Cu2O过程中影响其形貌的因素,然后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案,改变前驱体、还原剂及其使用浓度,添加表面活性剂以及改变温度等,成功合成了球状、立方体状、十二面体状、十四面体状、二十六面体状和小立方体组成的大球状这六种形貌的Cu2O样品。这六种形貌的Cu2O样品带隙都很窄,具有优异的光吸收能力,对光的吸收可以达到600 nm,其中的十二面体Cu2O和球状Cu2O的电子空穴分离速度很快,具备优异的降解MO的能力,在白光LED灯的照射40 min,其降解效率分别达到83%、65%。通过自由基的一系列捕获实验,确定了Cu2O样品降解MO时依赖的活性物质是·O2-和h+。球状氧化亚铜具有不同于常见多面体氧化亚铜的形貌,我们设置了50℃、60℃、80℃、90℃和100℃这五个实验制备温度,进一步探讨了温度对实验制备球状氧化亚铜及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60℃和80℃下制备得到单一的Cu2O相,形貌为球状。其中,60℃为该制备方法的最佳合成温度,在此温度下合成的Cu2O样品形貌最均匀,粒径最小,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转移速率最快,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性能最好,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在90℃、100℃下制备的样品,为球状Cu2O与碎块状Cu单质的混合物,且所有混合样品的光催化性能都没有在较低温度下合成的纯Cu2O样品高。
其他文献
蒸散发(ET)作为陆—气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的重要过程,紧密联系着水能循环,通过蒸散发模型对蒸散发进行准确模拟对水资源高效利用及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目前,Shuttleworth-Wallace双源蒸散发模型(简称SW模型)在模拟蒸散发应用广泛,并在多个地区应用较好,但涡动系统测量的通量存在能量不闭合,对模型参数的率定和模型的预测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目前对于蒸散发模型仅通过潜热通量进行研究,而
过去2000年的气候变化研究是探寻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其研究不仅能深入挖掘百年-年际尺度近2000年气候变化规律,评估人类活动和自然变率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还能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亚洲夏季风(ASM)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锐,是季风领域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已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改变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对其影响范围内的区域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进而影响到社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是东亚夏季风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它对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天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现有研究中常采用500 hPa位势高度场来描述西太副高的面积、强度、西伸脊点、脊线等特征指数,然而,随着全球变暖,位势高度场表现为系统性的抬升,这会导致西太副高特征指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出现系统性偏差。因此,开展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太副高特征指数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近年
豫西地区熊耳群位于华北板块与秦岭造山带的交界处,表现为一套以中性岩-酸性岩为组合特征的双峰式岩浆岩。前人的测年结果集中在1.8-1.75Ga之间。目前针对双峰式岩浆岩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豫西地区熊耳群双峰式岩浆岩岩石成因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熊耳群的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熊耳群的认识,同时对华北古板块和Columbia超大陆的汇聚裂解等一系列地质科学问题具有一
一维二氧化钛(1D TiO_2)纳米管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和较短的光生载流子传输距离,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同时也是构筑复合材料的优良宿主。然而TiO_2存在很显著的问题,较宽的带隙,只吸收紫外光,影响太阳光的利用率;低的光生电荷分离效率也很大程度影响了光催化性能。针对于TiO_2存在的显著问题,我们通过溶剂热结合高温表面氢化的方法,制备了缺陷型的一维介孔锐钛矿TiO_2纳米管
三氰基呋喃(TCF)作为一种强吸电子受体,利用分子内共轭体系中有效的ICT(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已被广泛用于构建长波长发射荧光探针,因其合成方法简单,原料容易获得,本文合成了几种以TCF衍生物为荧光团的探针,并研究了探针对不同待测物的识别和光谱特性,其结果如下:1、通过4-(2-羟乙基)氨基)苯甲醛与TCF缩合,合成了荧光探针TCF-EA,该探针在干燥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对草酰氯表现出特异性识别,检
苯并噻唑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对这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合理修饰,引入特定的反应型识别基团,可以用来构建苯并噻唑衍生物荧光探针。本文基于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合成了一系列的荧光团,并进一步合成了荧光探针,考察了探针的识别性质,其结果如下:1、基于AIE机理的探针HBTN-Y和HBTY-H的合成与性质合成了AIE活性荧光团HBTN,考察了其AIE性质。在此基础上合成了探针HBTN-Y
环状结构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关键结构,合成环状化合物在天然产物全合成、新药研发等领域都备受重视。近年来利用有机膦催化方法合成多种环状化合物已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本文利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及过渡态理论(TST)等方法对有机膦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每一步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在选择合理的方法法和基组后,通过结构优化、频率分析得到反应势能面,后续进行详细
本论文以香豆素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种检测半胱氨酸的荧光传感器,以MOF为框架材料合成了一种用于检测环境污染的复合材料,并对两种材料进行了荧光性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章,主要为本论文有关工作的研究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了发光材料中荧光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优势、种类和作用机理、基于香豆素的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以及现有的金属有机框架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二章,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香豆素的半胱氨
计算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实现药物分子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本文中,采用计算模拟方法探究了硝羟喹啉选择性抑制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BET)家族蛋白的分子机制、硝基还原酶(NTR)荧光探针的作用特点、铼纳米颗粒与生物分子间的吸附机理以及合理构建载药铼纳米平台并阐述药物的靶向释放机制,不仅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肿瘤的诊疗过程中小分子抑制剂和荧光探针分子结构与活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