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体捐献中未成年人的自我决定权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学科技发展和社会思想变革,对于器官移植和遗体捐献,尽管各个民族、各种文化都有不同的看法,但遗体捐献行为事实上已经在世界范围被接受和实施了。我国遗体捐献事业起步较晚,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缺口,导致遗体捐献存在一定的危险和隐患。未成年人遗体捐献及捐献自我决定权的认定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空白,这空白不仅包括立法实践中的法律和制度缺位,也包括未成年人遗体捐献能力的基础——知情同意能力判断之理论空白。有鉴于此,本文以未成年人知情同意能力为研究对象,以遗体捐献为应用领域,就该问题谈一点自己肤浅的看法。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第一章“遗体的法律属性”,对于遗体的法律性质的认识,有传统的人格权说,有激进的物权说,也有新颖的器官权说等,其中准财产权说中的“类财产规则”在普通法国家被法律确定并被广泛认可。绝大多数国家规定遗体可以在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的特定范围内进行捐献,遗体捐献决定权的问题也随之产生。第二章“成年人遗体捐献的法律规制”,列举国内外依法对遗体捐献决定权的规制,并将决定权赋予死者本人和死者近亲属,国外通常存在同等优先模式和自我决定权优先模式解决两种决定权之间的矛盾冲突。我国法律未予以明确,实践中采取同等优先模式。第三章“未成年人遗体捐献的法律规制”,许多国家立法承认未成年人遗体捐献的自我决定权和监护人同意权。我国法律对遗体捐献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进行了规定,导致未成年人没有决定捐献自己遗体的权利的结果。但如果完全否认未成年人遗体捐献权,在社会效果、法律制度、法学理论上均存在漏洞隐患。第四章“未成年人遗体捐献决定权之我见”,国外一般有民事行为能力说和民事表意能力说两种方式来判断未成年人的遗体捐献自主决定权。对未成年人知情同意能力进行个案认定的表意能力说更符合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价值追求,采用表意能力说的国家采取了许多值得借鉴的配套判断评价体系。我国应采纳新型的未成年人知情同意能力判断理论,建立完善的遗体捐献自我决定能力评估体系,确保未成年人自我决定权的自由、合法行使。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学出现了新的形式。原来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提出的高要求。慕课教学具有创新性,能够发挥在线教学的
基因兴奋剂是新的兴奋剂种类。运动员期望通过使用基因治疗技术来获得竞技优势。其中用于提高耐力的主要有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用于提高肌肉力量的有胰岛素样
研究背景受生活压力、不安全饮食、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已婚夫妇不孕不育发生率越来越高,约占生育期人口的12%-20%,男性精液中精子数量在过去的40年里下降了近50%。在
远洋运输船舶上的造水机对于运输的经济效益和航情变化的应对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旦遇到造水机发生故障,不仅影响船员的正常生活,还会危及船舶的运输安全,因此保证造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发展现状,从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概述入手,对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
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人口中百分之七十是农民,比例在全球排名第一,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百年大计问题。中国农业目前面临着许多矛盾,宏观来讲,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微观来看,是存在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土地开发与耕地紧张的矛盾。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以及中国对农业观光园建设的重视,国内许多地方的农业园区建设得到了政府部
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的金融,农村金融的出现给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帮助,国家在出台金融政策上也有非常多良好的政策用来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关注三农情况。
随着当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内容的显示和分发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基于Video over IP技术的分布式视频显示系统由于其架构的灵活性,以及低成本等优势,在航空航天、安防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为42毫秒,当多屏拼接显示时根据屏幕拼接数量的不同人们能够轻易察觉由拼接导致的视觉不同步问题,这对Video over IP视频显示系统中分布式节点间的
通过高温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同步热分析手段,在N2气氛下研究了5种不同升温速率下LiClO4的分解过程,试验温度范围从常温到900℃。分别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能量
人beclin1基因可诱导细胞自噬作用,它在乳腺癌中通常低表达,但在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肿瘤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赵慕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