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老年群体高龄化、失能化程度加深,位于城市中心、具备医养结合资质的综合型养老公寓将成为众多老龄群体的首要选择。为安全起见,大量养老公寓多实行封闭管理,其户外环境就成为入住养老公寓老人开展户外活动的唯一场所,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入住老人户外活动的身心健康。因此,营造舒适的养老公寓户外环境,一方面是实用的考量,另一方面更是公共服务的义务。当前养老公寓户外环境的质量尚需提升,评价建议的收集就成为环境提升的重要参照,而不同主体所提供的评价意见必然存在差异。表现在现实情况中,即使用者与管理者、设计者三者的评价建议无法统一。而由此造成的影响即,仅从某一主体角度,如使用者角度提出的建议,其可实施性与可行性易被管理者、设计者否定。再加上使用者往往位于设计进程后端,其评价建议和诉求往往无法直接反馈到空间设计前端,进而造成大量户外环境设计效用与诉求不相匹配的现实情况。在现有研究中,大量文献收集了使用者对养老公寓户外环境的评价和看法,却并未将设计者、管理者的意见纳入考量,对于三者评价意见的差异与共性还有待研究和探讨。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本文以城市中心养老公寓户外环境为研究对象,就主体对户外环境关注内容的差异进行假设,并就此展开后续的论证过程。论证方法为,先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养老公寓户外环境评价体系,归纳得出空间环境、安全保障、康复保养、维护管理、人文要素等5个要素与25个因子。以此为标准参照,将评价问卷发送给国投健康嘉栖长者公寓、万科榕悦滨江中养老公寓、越秀银幸颐园(大德路)养护院的入住老人、入住老人家属、社工进行满意程度评价,并邀请设计人员与管理者对三处养老公寓户外环境就相同指标进行满意程度评价。最后,就评价结果分析不同主体对指标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发现,某些指标的满意度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主体对各指标的评价存在着不同偏好;此后,根据方差贡献率,得出不同主体指标关注程度排序,进一步论证不同主体对城市中心养老公寓户外环境的关注内容存在差异,与假设相一致。并从中发现,管理者更注重维护、安全与管理;使用者更注重空间细节以及实际使用是否便捷、整体观赏效果;设计者比管理者、使用者更重视空间设计诸要素。最后,尽管主体关注空间面向呈现一定差异,但也有其共性特征。据此,本文认为,此类差异与共性特征皆可成为评价空间是否进行改善的依据。据此,本文遵循以下评判方法:在评价中,若多主体对某一指标项目的评价均较低,且评价差异不大,则说明此指标对应的空间问题应予以改善;若多主体评价存在不同,且存在差异过大的情况,则看是否有半数以上主体认为此指标评价均较低;若有,则对此指标对应的问题进行改善;若无,则暂时先不进行改善。由此,对各养老公寓户外环境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