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S.拜厄特(1936-)是英国最具原创性的后现代作家之一,为其获得布克奖的小说《占有》,讲述了现代学者罗兰与莫德一同探寻维多利亚时代两位女诗人亨利·阿舍与克利斯塔贝尔·兰蒙特一段隐秘的爱情故事。全书将现代与维多利亚时期的人物串联对比,展现了生活在两个时期的人物的不同却又相似的命运。本文以福柯理论为指导,旨在研究《占有》中女性人物命运及其主体性塑造过程。福柯主体性塑造理论包括:“权力塑造主体”,“性意识塑造主体”以及“自我技术塑造主体”。权力对主体性的塑造是由外而内的规训过程,性意识与自我技术对主体性是由内而外的塑造过程。后两者是福柯后期作品中对早期权力过于强压式的塑造模式的反思。在福柯三大主体塑造理论的逻辑框架下,本文首先探究了兰蒙特与莫德在不同背景时代下遭受的同样的男权规训的“凝视”。这种男权“凝视”使女性逐渐规训自己的行为,将约束女性的法则,内化为女性的自我诉求。兰蒙特与莫德对此规训的反抗,塑造了她们独立、自信、不畏强权的特性。其次,本文探讨了“性意识”对《占有》中女性人物布兰奇、兰蒙特与艾伦的主体性塑造的影响。本文认为,布兰奇与兰蒙特的同性恋关系对其主体性塑造产生巨大影响。生活在19世纪的她们选择了彼此,不臣服于外界压力,她们的独立与果敢体现了她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畏歧视的勇气。此外,艾伦与阿舍的交媾困难症对艾伦主体塑造造成巨大伤害,形成了她沉默、顺从的个性。再次,本文探究了“自我书写”、“苦行”及“真言”等“自我技术”的运用对《占有》中女性角色的主体性塑造的影响。本文认为兰蒙特与阿舍书信交流改变了兰蒙特性倾向;瓦尔前期的“苦行式”生活使其实现了主体性由自卑、顺从到自信、自主的转变;而“真言(Parrhesia)"对布兰奇的主体性塑造的影响则体现出她独立、勇于打破沉默道出事实的坚强。在福柯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发现拜厄特作品《占有》中的女性主体性塑造力量来自三方面:外界规训作用的权力,自我性意识培养与内在自我技术的运用。正是在这三方面合力的作用下,女性逐渐形成自己富有特性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