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干布居振荡的有源介质中快慢光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oba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慢光效应利用某种物理机理调控光信号群延时,可作为可控光延迟线,在光域中实现高速信号的快速、精确同步,避免了信号在电域内完成同步后的电光转换过程,是高速全光网和全光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快慢光的物理机理及其实现方案有很多,其中相干布居振荡技术(CPO)具有常温下易于实现、结构简单等优势。CPO是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输入信号光的光谱产生烧孔,不同有源介质中光谱烧孔的带宽不同,主要受到激发态载流子的寿命限制。本文研究了掺铒光纤(EDF)和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中周期性调制信号的CPO受限快慢光效应,以及SOA中突破CPO限制的单脉冲和RZ-PRBS数据包的快慢光现象,研究成果对于可控延时和数据比特的精确同步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应用前景。  本文的主要创新工作如下:  1.基于相干布居振荡的机理,研究任意波形的周期调制信号光在EDF和SOA中的传输特性,得到信号光在经过这两种有源介质后产生的时延。指出了现有快慢光度量方法中对参考点选择的依赖性,提出了基于基频相对延时量的快慢光评价方法,同时提出了信号光在有源介质中传输后输出探测信号光的失真评价方法,利用新的评价方法对EDF中的快慢光现象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失真度和基频相对延时量。提出了适用于高速和低速调制信号的EDF和SOA的快慢光实验方案,并成功实现了低频1KHz和高频1 GHz调制信号的快慢光,研究了影响相对延时量变化的输入光功率、泵浦、增益等因素。  2.首次对方波信号在有源介质中的快慢光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基频和高次谐波相对延时量的关系,小信号输入时,得到了EDF中的基频相对延时量和高次谐波的相对延时量以及对应调制频率之间的关系。将信号的相对延时量和失真度之比定义为Q因子,用于综合评价快慢光在信号处理和光通信应用中的最佳参数条件。分析了EDF和SOA作为可调延迟器件时的优缺点,给出了EDF和SOA作为慢光延迟器件的适用条件。  3.首次采用SOA和带通滤波器(BPF)串联结构,实现了序列长度为27-1位,占空比为20%,脉宽为100 ps,RZ-PRBS数据包的可调延时,延时调节范围达到了145.6 ps。研究表明,当数据包光谱的蓝移边带被抑制时,随着SOA注入电流增大,数据包出现快光现象;当数据包光谱的红移边带被抑制时,数据包出现慢光现象。因此,调谐信号光中心波长,使处于滤波器不同位置时,可实现数据包快慢光时延的连续调控。  4.利用SOA和带通滤波器(BPF)串联的方案实现了100ps单脉冲信号的可调延时,分析了SOA的注入电流和BPF的滤波作用对脉冲信号相对延时量的影响,入射光中心波长不变的情况下,改变SOA注入电流得到最大时间超前42.6 ps和最大时间延时99.6 ps;固定SOA的注入电流500 mA,改变入射波长可实现单脉冲信号延时调节范围达到165 ps。
其他文献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是光学工程领域目前研究较多的一个学科分支,由于其电绝缘,强适应性,体积小,灵敏度高等一系列突出优点,在光通讯监控,航空航天,医学诊断,安防系统等诸多民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航运业也在快速的发展,船舶大型化的趋势比较显著。这给青岛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近年来,到港船舶数量日益增多,并且大型化趋势明显。青岛港建有世界
本文讨论了两条平行硅周期介质波导间的定向耦合效应,通过搭建模型和物理分析得到两个光通信波段的光波信号(1.31和1.55μm)在平行周期介质波导发生定向耦合时的耦合长度,并根据两
本论文采用实时联合变换相关器进行目标的光学相关探测。实时联合变换相关器由于待识别目标所在背景噪声的影响,不能很好地识别对比度较低的图像。其直接体现就是相关峰强度
研究工作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水平上研究了微观水合化的金属-甘氨酸复合体,氧化铟微小团簇,以及氮化铌微小团簇的稳定平衡结构、电子稳定性和振动特征。同时,从理论方面
期刊
激光的自混合效应来源于激光器的外部光反馈效应,以前人们总是设法消除光反馈的影响,后来逐渐由消除光反馈的不利影响到主动利用光反馈效应检测物理量,从而形成了一门新的技术。
非洲全境约3000万 km2,目前约7.6亿人口,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公路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中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交通基础设施,公路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交通起着至关重要的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当前全国各行各业正在稳健进行复工复产,作为山西临汾的工业强县,襄汾县也不例外.作为襄汾县的大型民用企业——山西光大焦化气
期刊
随着国内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轨道交通逐步网络化,并成为特大、大型城市分担城市地面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选择从原来的单一方式向组合方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