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蛾蜡蝉科系统分类研究(半翅目:蜡蝉总科)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hz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关于中国蛾蜡蝉科Flatidae区系的研究论文。文中综述了世界和中国蛾蜡蝉科的研究概况,提出了蛾蜡蝉科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阐释了本研究目的和意义;介绍了研究材料和方法,总结了蛾蜡蝉科的生物学及经济意义和该科的世界及中国的地理分布概况,对中国蛾蜡蝉科区系进行了研究。1.地理分布研究据统计,蛾蜡蝉科共2亚科14族289属1446种,在世界六大动物地理区中,东洋区分布有107属474种,非洲区83属290种,新热带区72属337种,澳新区58属626种,古北区25属109种,新北区10属27种。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各大区中无论属或种数,东洋区、非洲区、新北区和澳新区均占优势,特别是东洋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分布最多的区域是华南区,计82种,占中国蛾蜡蝉科已知种的79.61%;第二为华中区,计29种,占28.16%;第三为西南区,计8种,占7.77%;第四为华北区,计3种,占2.91%;蒙新区和青藏区各为1种,占0.97%,并列第五。2.分类研究本文共记述中国蛾蜡蝉科2亚科9族35属103种,包括5新属、32新种、4中国新纪录属、2中国新纪录种和2个新组合;总结了各分类单元的研究概况及分布,修订了鉴别特征;编制了分族、属、种检索表;提供了部分种类的成虫照片,绘制了新种和其他部分种类的雄性和雌性外生殖器特征图。新分类单元、新纪录、新异名、新组合如下:新属:拟卵翅蛾蜡蝉属Neoflatida gen.nov.,拟碧蛾蜡蝉属Neogeisha gen.nov.,峻蛾蜡蝉属Sanda gen.nov.,雍蛾蜡蝉属Wattlea gen.nov.,周氏蛾蜡蝉属Choua gen.nov.。新种:美长室蛾蜡蝉Flatomorpha adsuma sp.nov.,麦长室蛾蜡蝉Flatomorpha stramina sp.nov.,杂色长室蛾蜡蝉Flatomorpha variegata sp.nov.,翠长室蛾蜡蝉Flatomorpha viridisa sp.nov.,翎长室蛾蜡蝉Flatomorpha zephiruma sp.nov.,阔翅伊顿蛾蜡蝉Idume hippa sp.nov.,铜美蛾蜡蝉Melicharia cypriuma sp.nov.,玲卵翅蛾蜡蝉Neoflatida astuta sp.nov.,犀碧蛾蜡蝉Geisha clarusa sp.nov.,弗碧蛾蜡蝉Geisha fletcheri sp.nov.,钝碧蛾蜡蝉Geisha obtusa sp.nov.,简碧蛾蜡蝉Geisha puella sp.nov.,齿碧蛾蜡蝉Geisha microdonta sp.nov.,拟碧蛾蜡蝉Neogeisha biuncialis sp.nov.,卡拟碧蛾蜡蝉Neogeisha sticka sp.nov.雅妮蛾蜡蝉Neosalurnis yalini sp.nov.,宽刺妮蛾蜡蝉Neosalurnis eurycantha sp.nov.,剑妮蛾蜡蝉Neosalurnis ensata sp.nov.,大甲蛾蜡蝉Armorseliza macrosa sp.nov.,多刺甲蛾蜡蝉Armorseliza polyspinis sp.nov.,尖峰峻蛾蜡蝉Sanda jianfengensis sp.nov.,显雍蛾蜡蝉Wattlea distincta sp.nov.,畹雍蛾蜡蝉Wattlea wana sp.nov.,湾泽蛾蜡蝉Zecheuna curva sp.nov.,十字角蛾蜡蝉Cerfennia crucia sp.nov.,灰角蛾蜡蝉Cerfennia glauca sp.nov.,黑胸角蛾蜡蝉Cerfennia melathora sp.nov.,眼叶蛾蜡蝉Atracis ophthalma sp.nov.,平叶蛾蜡蝉Atracis planaria sp.nov.,蛇叶蛾蜡蝉Atracis serpensa sp.nov.,球叶蛾蜡蝉Atracis sphaera sp.nov.,爪叶蛾蜡蝉Atracis ungula sp.nov.。中国新纪录属:长室蛾蜡蝉属Flatomorpha Melichar,1902,n.rec.,伊顿蛾蜡蝉属Idume St(?)l,1866,n.rec.,幻蛾蜡蝉属Phantia Fieber,1866,n.rec.,角蛾蜡蝉属Cerfennia St(?)l,1870,n.rec.。中国新纪录种:刺拟幻蛾蜡蝉Mimophantia stictica(Melichar,1902)n.rec.,圆锥幻蛾蜡蝉Phantia cylindricornis Melichar,1902,n.rec.,紫卵翅蛾蜡蝉Flatida rubicunda(Distant,1883),n.rec.。新组合:基斑周氏角蛾蜡蝉Choua basimacula(Wang&Chou,2003),n.comb.,墨脱周氏角蛾蜡蝉Choua medgensis(Chou&Lu,1981),n.comb.。
其他文献
基因逆转座产生的retrocopies是一种重要的遗传物质,有助于物种基因组进化和表型适应性进化。目前,染色质构象捕获及其衍生技术产生的高分辨率全基因组互作图谱不仅提供了染色质的高级结构信息,还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组上元件的结构作用。最近的研究报道了多种类型的逆转座子在染色质高级结构上具有生物学作用。因为相关研究主要在单基因水平上探究retrocopies的功能和进化,所以人们还不清楚哺乳动物基因组上
学位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和精准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发了一系列更具针对性的分子靶向药物。研究证明,植物病毒可作为新型靶向药物传递系统,其毒副作用小,载药量大,又可与CRISPR/Cas9系统结合对人类相关致病基因以及其他微生物相关基因进行精确编辑,从而达到对人类疾病进行精确治疗的目的。因此,以植物病毒的外壳蛋白为载体的靶向制剂的研究,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剂型研究的一大新热点
学位
糖是苹果等水果果实品质的主要组成,其在细胞中的积累与液泡糖转运蛋白的活性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表明,在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糖转运蛋白ERD6家族多个成员的表达与果糖和蔗糖的积累高度相关,为进一步探明ERD6在果实细胞糖积累中的功能,本论文基于新基因组分析了苹果ERD6家族的表达特性与糖的关系,通过转化番茄验证了MdERDL6在糖积累中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苹果新基因组,进一步鉴定了苹果
学位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级联信号通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抗逆抗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种子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迄今,已有多篇报道拟南芥MKK和MPK参与调控种子大小,但是其最上游的MAPKKKs报道极少。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出拟南芥中两个编码MAPK级联途径的丝/苏蛋白激酶的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造成种子大小改变,其
学位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食性范围广,可以取食60余种作物和近70种野生植物,世代重叠,为害严重。在传统的棉铃虫防治中,对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而长期不合理使用这类化学农药导致了棉铃虫严重的抗药性。羧酸酯酶是昆虫体内的重要解毒酶,也是介导棉铃虫等害虫对化学杀虫剂产生代谢抗性的重要酶系之一。本文基于棉铃虫WH品系,克隆得到基因结构
学位
麝为亚洲特有经济物种,其雄麝所泌麝香作为传统中药材和名贵香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在麝香高额利益驱动下的偷猎活动加上栖息地的破坏,致使我国麝资源从20世纪50~60年代的250万头降至目前的不足10万头。人工养殖是开展麝资源保护并持续获取麝香的有效途径。1958年,麝的人工养殖工作在我国开展,60年来虽已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系谱不清和非随机交配。加之建群者数量小和引种困难,近亲
学位
Salt stress affects plant photosynthesis,water relationship and ionic balance through ionic toxicity and osmotic stress.Tomato,one of the important vegetables,is seriously affected by salt stress in i
学位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我国小麦上最重要的两种病害,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措施。但是由于我国小麦品种的抗源单一化和病原菌毒性的高度变异性,品种的抗病性在生产实践中往往难以得到持久利用。因此,明确小麦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分子机制,对于病害的控制和品种抗性的持久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小麦品种兴民318苗期对条锈病和白粉病表现高抗,通过对其进行蛋白组学分析,从中筛选出了一
学位
蜡蝉科Fulgoridae是半翅目Hemiptera蜡蝉总科Fulgoroidea中比较大的一个类群,分布在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目前全世界已知143属766种(Bourgoin,2018)。该科的种类体大型,体色艳丽,很多种类具头突;此外,该类群的一些种类还是重要的农林业害虫,通过直接刺吸植物汁液,特别是排泄蜜露形成霉菌繁殖,给农林业生产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蜡蝉科的生物地理研究中很不充分,
学位
RNA沉默是植物中一种保守的抗病毒机制,其以大量病毒来源的小干扰RNA(virus-deriv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vsiRNAs)的产生为标志,病毒在侵染寄主过程中可通过vsiRNAs靶向寄主转录本以对抗这种防御机制。BYDV-GAV侵染引起的小麦黄矮病导致小麦黄化和矮化症状,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感染BYDV-GAV的感病小麦品种“小偃6号”中v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