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NU Radio的LTE随机接入设计与实现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十年来,现代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LTE技术的商用标志着移动通信步入4G时代。LTE通信系统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建立上行定时同步,因此随机接入是上行数据传输的前提。本论文采用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基于GNU Radio/USRP软硬件平台,在已有LTE通信系统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LTE随机接入过程。首先,细致阐述了LTE系统和随机接入过程,主要包括LTE关键技术、随机接入的作用、随机接入总体过程和随机接入使用的前导序列时频格式等。其次,详细讨论了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设计。第一,结合LTE标准,分别为LTE基站和终端设计了随机接入状态机,通过状态转移控制系统各模块灵活切换工作模式,实现随机接入总体流程;第二,在终端侧生成时域前导序列,使用补零操作将标准规定的839点IDFT变换为1024点IFFT,进而通过重采样使随机接入子帧的采样率与普通子帧保持一致,简化了系统设计;第三,在基站侧,首先选用速度更快的频域互相关算法产生前导序列的功率时延谱PDP,然后使用固定门限检测算法或峰均比检测算法找出PDP中的峰值位置,从而确定接入终端的初始时间提前量及身份标识。然后,在GNU Radio/USRP软硬件平台上实现了随机接入过程。第一,根据随机接入流程,实现了基站下发配置信息、终端发送前导序列、基站下发随机接入响应、终端发送SRS信号四个步骤,其中最后一步是可选的,其目的是降低随机接入耗时,加快系统响应速度;第二,基于GNU Radio平台的多线程调度机制,使用“空调度+无效子帧+非法标记”的实现方式,极大地避免了不必要的系统开销;第三,基于GNU Radio的数据传输特点,终端通过增减其输出的基带信号样点数目,来调节子帧发送时刻,从而实现系统上行定时调整;第四,基于GNU Radio信号驱动的流图机制,搭建基站侧和终端侧软硬件设备,实现了可支持随机接入的LTE无线通信实际系统。最后,在仿真信道和室内无线环境下对随机接入做了测试。第一,首先在仿真信道下,通过虚警率和漏检率的大量测试,为峰均比PDP检测算法选定了合适的检测门限,进而分别在AWGN和多径仿真信道下验证了其检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峰均比PDP检测算法在信道信噪比降低5dB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达到与固定门限检测算法相同的正确检测概率。第二,在室内无线环境下对LTE软硬件系统做了实测,通过人为引入信道时延,验证初始TA检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5PRB带宽下最多存在两个样点的偏差,检测较为准确;此外,验证了本文实现的随机接入可支持的最大往返时延约为0.1ms,与LTE标准规定的理论值吻合。
其他文献
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3G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也就成为了各国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扩频码的选择就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研究WCDMA系统在扩频操作中用
在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人脸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特征,与其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是人脸检测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姿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数据量的不断增长,频谱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服务器压力逐渐增加,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网络性能。与此同时,用户对于通信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一种
现如今,人们对于数据业务的需求逐渐增大,从最初的网页浏览向视频等大文件业务需求转化,同时对于移动过程中上网的用户体验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给未来蜂窝网络的设计带来更大的
现今,汽车的娱乐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这却大大加深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尤其是在注重交通安全的今天,开车接电话都是被视为危险的,更何况司机还要腾出手去操作种
WCDMA作为3G的主流标准,以其优越的技术、可靠的性能、国际上成熟的商用经验,并且可以由GSM/GPRS体制平滑升级,已经成为中国联通有限公司的运营标准。深入研究WCDMA网络优化理论
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点到点传输容量,给智能光网络交换系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传输速率的不断升级,在透明传送过程中,温度变化、色散、偏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其未来发展的因素之一。尽管已有的上层安全机制已经较为成熟,但并没有彻底解决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的安全
本文介绍了在移动云服务环境下,基于信任评估的个人数据访问控制系统CloudFile的设计和实现。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云计算中数据访问控制的研究现状和问题分析基础之上,本文提
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进步是与移动通信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关于信道特性的研究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尤为重要。无线信道特性严重影响着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因而,对于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