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Cu2+、Zn2+菌株的筛选及对畜禽污水中Cu2+、Zn2+去除的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r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畜禽养殖污水已成为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畜禽养殖污水的排放量较大,污染物含量较高,难以达到排放标准,随着畜禽养殖中高剂量重金属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使得畜禽养殖业污水中重金属含量较高,这些含量较高的重金属进入环境中,会导致生活环境的严重污染,近几年,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采用了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这样不仅运行费用大,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采用微生物去除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因其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从畜禽养殖粪污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对重金属铜、锌耐受的微生物,并研究菌体对重金属铜、锌的最佳去除条件和机理,最终运用到畜禽污水中,对微生物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如下:
  (1)本研究从养殖场畜禽粪污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细菌,被命名为XZN4,并对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通过Cu2+、Zn2+标准工作曲线和菌株XZN4在不同Cu2+、Zn2+的浓度的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XZN4对Cu2+、Zn2+具有很强的耐受能力;
  (2)通过分析菌株XZN4去除Cu2+、Zn2+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实验显示Cu2+最佳的去除条件pH值为5.0、初始Cu2+浓度100mg/L、菌体投加量8g/L、温度25-30℃、去除平衡为90min;Zn2+最佳的去除条件pH值为5.0、初始Zn2+浓度100mg/L、菌体投加量6g/L、温度25-30℃、去除平衡为60min。
  (3)进一步探讨菌体的去除机理,扫描电镜图像显示经对Cu2+、Zn2+去除后的菌株形态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且周围有白色亮斑,说明了菌体对Cu2+、Zn2+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的研究表明,菌株XZN4去除Cu2+、Zn2+都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对比活细胞和死细胞对Cu2+、Zn2+的去除效果,活细胞和死细胞对Cu2+、Zn2+都有去除作用,活细胞比死细胞的去除率分别高43.2%和32.7%,说明活细胞对Cu2+、Zn2+的去除不仅有吸附作用还有菌体自身的利用和降解;FTIR分析结果表明,细胞表面的羟基、胺基、酰胺基、羧基、磷酸基团等官能团都参与了菌株XZN4对Cu2+、Zn2+去除的过程。
  (4)研究了主要污染物氨氮浓度、磷浓度、抗生素浓度以及Cu2+、Zn2+的共存时的竞争吸附对菌株XZN4去除模拟畜禽污水中重金属Cu2+、Zn2+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浓度小于80mg/L,菌株XZN4对Cu2+、Zn2+去除效果良好,磷浓度在试验范围(0-25 mg/L)内对菌株去除Cu2+、Zn2+无不良影响。加入氯四环素0.01mg/L时对去除率就产生影响。因此菌株可应用于经初步处理后,氮磷浓度分别在80mg/L、25mg/L以下的畜禽污水深度处理。
  (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通过十组不同指标的污水环境中对Cu2+、Zn2+去除后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根据我国《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的相关要求,Cu2+≤1.0,达到了农田灌溉中的旱作和蔬菜的标准,Zn2+≤2.0,达到了农田灌溉中所有作物种类的标准。当Cu2+去除前浓度为6.37、6.45、5.34、4.62、3.26、5.87、6.01mg/L时,去除后的Cu2+浓度达到标准,当Zn2+去除前浓度为9.16、7.84、8.73、6.24、4.97、7.04、8.49、7.72mg/L时,去除后的Zn2+浓度达到标准。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提出的水泥复合矿粉再生骨料桩(Cement Composite Slag Powder Recycled Aggregate Pile,简称CCSPRA桩),由水泥、矿粉、粉煤灰、建筑垃圾(为废弃混凝土,后同)再生骨料等材料构成。CCSPRA桩可分为不透水桩和透水桩。本文通过室内试验、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所提出的CCSPRA桩桩身材料及其复合地基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学位
学位
砷及其衍生物对于生态环境和生物健康都具有很大的威胁。环境中的砷污染使农作物,如水稻以及小麦中的砷含量较高,会危害人的健康。因此,减少砷污染的危害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常用的砷污染处理方法中,吸附被认为是有高的经济效益,操作简单,最有前景的技术。近些年,集合锰氧化物与水铁矿作用的掺锰水铁矿(Mn-Fh)由于其对砷很好的亲和性,作为砷污染物的吸附剂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Mn-Fh制备新的材料,研
学位
玉米茎腐病对世界各地的玉米种植业已造成巨大的病害影响,对农业经济造成伤害,危害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其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产生的毒素危及人和动物的健康,对国家的储粮计划造成威胁。禾谷镰刀菌作为真菌,其生长离不开氮,土壤有机氮是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占土壤全氮的90%以上,其中氨基酸态氮占全氮的40%,直接影响着土壤肥力和供氮能力。以往有关土壤氮素的
磷元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元素,在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维持方面都具有着重要作用,无机磷在土壤的生物转化及其有效性一直是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而禾谷镰刀菌作为典型的土传病害病原菌,不仅严重威胁世界各国禾谷类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其产生的毒素还导致被侵染植株的农产品受到污染,使其失去作为粮食或饲料的食用价值,误食后会严重影响人、畜健康。以往植物病理学家们,从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分离、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药的大批量施用,在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危害。莠去津作为长期大面积使用的均三氮苯类农药,常施用于玉米的苗前、苗后,但在施用过程中会有20%~70%长期残留于土壤中,是世界范围内土壤和地下水中最常检测到的农药之一。随着莠去津施用量的增大,土壤对其吸附逐渐达到饱和,致使土壤肥力下降。由于我国东北地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壤的污染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控
学位
为探讨土壤酸度变化对土壤胶散复合体组成的影响,以不同利用方式黑土和长期定位施肥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和长期施肥土壤的胶散复合体组成及与土壤酸度间的关系,对揭示土壤酸度变化对土壤结构退化的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控制土壤酸化与土壤退化的农艺措施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如下:  耕作黑土与防护林带黑土均表现为G0与G2组的绝对含量增加,G1组的绝对含量下降,耕作黑土和防护林带
学位
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随着作物产量的逐步提升,秸秆产量也日趋增加。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是秸秆资源化的主要利用方式,但东北地区秸秆收获后当地气温较低,秸秆在田间腐解困难,使直接还田利用存在限制,推广程度弱于华北及以南地区;堆肥处理可解决秸秆腐解困难等问题,低温等不利条件仍是阻碍传统堆肥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论文采用玉米秸秆为堆肥物料,设计一种自引发式堆肥装置(SCD),探究SCD在东北地区低温
学位
氟元素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是动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然而,氟的摄入量过多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氟危害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吉林省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典型的高氟区之一,区域内氟的分布情况及污染防控成为地区环境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以吉林省西部地区主要湖库泡沼:查干湖、向海水库、洋沙泡、珠山泡为研究对象,对氟在水体及底泥中的分布特征、底泥中氟的存在形态、释放特征、及环境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