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性评价的徽州文化街区外部空间效果研究——以黄山“黎阳in巷”为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ua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也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在底蕴浓厚的徽州有着众多的传统街区与徽派古建筑,其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和营建智慧。因此,在这些地域特征浓厚的街区开发改造中,需要特别注重文化空间氛围的营造及历史文化脉络的延续。  为把握徽州文化街区的空间营造效果,研究首先选取黄山的“黎阳in巷”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街区空间的分析与归类,运用语义本体的方法对街区的空间类型、建筑立面、景观设施等街区外部空间构成要素进行详细解析,并分析不同类型街区空间的构成方式,按区域位置及节点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其次,在把握空间特征的基础上,研究针对体验者的生理及心理感知进行定量化感性评价:通过脑电波技术提取体验者感知过程的α波的波段信息,分析体验者不同电极点的α波与“传统—现代”特征场景的关联性;采用语义差异法从空间氛围、单体设计、体验感知三个方面设置多组形容词对进行评价,对文化街区外部空间体验者进行感知因子的定量化研究。  最后,研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体验者生理及心理感知结果,从街巷的肌理尺度、历史建筑的保护、道路铺装与景观设计等方面对徽州文化街区空间营造的效果提出保护意见与建议。  全文通过对徽州文化影响下的街区外部空间特征的把握,从生理、心理感知两个方面较为客观且全面地探究了街区外部空间环境与体验者感知的关联性,以期为感知与空间的相关研究,徽州文化街区合理的开发与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北京作为国家的首善之地,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发达的城市体系和完备基础设施,同时也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选择“闯北京”,相当部分就
博览建筑是时代的剪影,浓缩了科学、文化、艺术等时代发展的足迹,也是某一区域范围内,特定民族的意志、精神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公众对文化、艺术
进入21世纪后,世界旅游产业的格局和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以参观游览为主要目的传统观光性旅游活动已让位于以休闲、放松、康体、娱乐为目的的度假旅游。   随
学位
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出现有助于实现地铁站域空间和城市空间融为一体,实现交通体系的转换和其他功能空间的整合。本论文针对轨道交通综合体站域空间提出了“边界”空间媒介化的
江河孕育了城市的发展,同时对城市的发展也有制约作用,随着跨水域城市的不断发展,各种问题也随之产生。同时,城市运输业的多样化导致城市的航运功能逐渐减弱,水域两岸用地功
“生态化”是当今城市空间发展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论文以全球生态危机为背景,以快速城市化阶段的中国城市空间发展为研究对象,将“生态化”的研究理念与方法应用到城市空间
近年来我国城市持续快速发展的背后,普遍存在“大拆大建”现象,一方面正面临着资源、能源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事实上,绝大部分废旧建筑
论文以会展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建筑与结构整合的角度,总结当代会展建筑的设计,针对当今会展建筑设计的流行趋势和设计要求,研究会展建筑设计中的结构技术与表现之间的关系,并
城市广场被誉为城市会客厅,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城市重要的象征。滨海广场位于城市最具情态和地域风貌的滨海区,是城市广场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一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