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摆手歌》的神话思维研究

来源 :湖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0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家族《摆手歌》作为土家族史诗,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它是土家族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包含了土家族起源与发展的轨迹,涵盖着土家族人民最原始的思维方式和朴素的世界观。《摆手歌》中,许多故事和情节体现了土家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还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高度觉醒。从文学人类学角度入手,利用神话学理论,探究《摆手歌》的神话思维的对象、内容、符号载体等方面,弄清其神话思维性质和特征,对于拓宽《摆手歌》的研究领域、揭示《摆手歌》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对土家族《摆手歌》的概述分成三个方面,一是分析《摆手歌》的历史与现状,包含《摆手歌》的发生语境与发展历史及现状。二是分析《摆手歌》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分析其真实的生活内容与想象的神话内容,并就其独特的形式及特征展开论述。三是探究《摆手歌》的功能与意义,主要包含祈禳、审美教育、文化整合等功能,《摆手歌》的意义在于它促进了土家族民族文化繁荣。《摆手歌》神话思维的认识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思维对象的自然生活,二是社会生活,三是对万物与人类命运的思考。这一内容主要探究《摆手歌》神话思维生成的来源,从而揭示《摆手歌》中蕴含的土家先民对自然宇宙的认识、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以及对人生和生命的认识。《摆手歌》神话思维的内容分析主要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分析《摆手歌》神话思维涵载的基本内容,结合文学地理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史学的视角,全面评述《摆手歌》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从自然环境到神话地理,从现实生活到神话社会,从民族历史到神话历史,《摆手歌》的这些内容无不反映着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摆手歌》神话思维的符号分析主要探讨《摆手歌》神话思维的符号化形式及符号化规律,侧重通过土家语这一独特的民族语言符号载体,分析《摆手歌》神话思维的语言表征及修辞特点,再加上对《摆手歌》相关的独特的音乐符号及舞蹈符号的分析,揭示《摆手歌》神话思维的符号化内容,从而进一步探究《摆手歌》中包含的土家族神话思维的符号化规律。《摆手歌》神话思维的性质与特征方面来看,目前初步确定的是《摆手歌》神话思维是一种原逻辑思维,是诗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其性质主要包含仪式性、主客体混融性及符号象征性三点,且具有原始特征、美学特征以及哲学特征三个方面的突出特征。《摆手歌》神话思维的当代价值主要包括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三个方面。《摆手歌》是审美感受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土家族力与美的象征,它为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理清文化历史脉络、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也为民族文化产业兴起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为土家族聚居地区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其他文献
雷思霈是明代宜昌籍的公安派文人,官至翰林院检讨。文学上与公安三袁相唱和,主张诗歌要抒人性情,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张。本文主要从雷思霈的诗集着手,探讨雷思霈的生平、交游、诗歌思想与诗歌特征,并分析这四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以期能够对雷思霈其人其诗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进而阐述其在明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具体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针对雷思霈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雷思霈的研究现状展开。从研究价值上来看,研究雷思
“满堂音”是鹤峰县五里乡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它是在漫长的流传中逐步从皮影戏中脱离出来的一项民间说唱,2007年被列为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满堂音剧团这个民间艺术团体展现了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乡音乡韵,对“满堂音”戏曲的传承和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剧团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也面临一些困境。本文运用文献法、深度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等方法,通过对鹤峰五里乡满堂音剧团的深入调查,分析探讨民间剧团在当
高等教育教学形态的发展有其内外逻辑,“双线融合教学”新形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当下,高等教育存在学校教学管理惯性沿袭、师生教学适应消极被动、课程资源供给结构失衡、信息技术条件支撑羸弱等问题,制约着高等教育“双线融合教学”新形态的形成。高等教育“双线融合教学”的理想图景在于教学时空弹性灵活,教学主体良性互动,教学内容整体融通。推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培养师生双线教学适应能力,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体系
谣言就如同病毒一般,不知何时会出现,也不确定何时会消亡。随着媒介的发展谣言也在不停的变换自身的寄生形态。新冠疫情期间,社交媒体不仅能及时传播最新疫情信息,也能成为谣言传播的主要平台。本文试图回答在新冠疫情时期网络谣言内容特点有哪些?传谣者的动机是什么?有哪些因素会对谣言传播产生影响?进而基于当下疫情发展趋势,对谣言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预判传播因子的预判,并给出对应性的建议。全文共分为五章。绪论阐述
《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是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也是一个不断被不同话语“阐释”的历史事件,反“客里空”运动毫无疑问与新闻真实联系紧密。作为最早在行业内部开展自我反思和维护新闻真实的《晋绥日报》,其建构新闻真实话语的建构方式、建构意义等至今依然值得媒体借鉴。本文以费尔克拉夫所提出的话语分析理论的三个向度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个案研究等不同方法,对《晋绥日报》新闻
红色旅游作为我国特有的旅游形式,因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等功能而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首先,作为政治工程,红色旅游涵盖着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有利于增进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作为文化工程,红色旅游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无数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和革命精神,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古代道德思想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再次,作为惠民工
健康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健康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民族农村地区M镇的健康传播情况展开调查研究,深入农村地区对健康传播状况进行实地调查。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随机发放问卷,向300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280份有效问卷,对20名村民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访谈,全面了解M镇的健康传播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都柳江流域上游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散居的特点,这里世代居住着苗族、水族、瑶族、布依族等众多少数民族。防染工艺作为中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不少诗篇描写当时人们染布的情景,赞颂染织品的精美。水族、苗族(白领苗)以及瑶族(白裤瑶)在承续中华传统防染工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都柳江流域上游的自然资源,结合本民族的生活智慧创造了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防染工艺。习近平同志在2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较高要求,并且在精神层面上有更高期盼。在此背景下,农民幸福感的探究与提升也成为了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幸福感的提升对我国民族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共享乡村振兴下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成果的关键。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市太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