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电检测与神经网络模型的体外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分析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l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心血管疾病仍是全世界范围内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全球死亡总数的56%。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衰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某些重要血流动力学参量的变化,因此对血流动力学分析贯穿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早期预防以及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相比于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利用体外模拟循环系统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不仅可以很容易对各种参数进行调节,而且能够方便利用光电检测技术对循环系统中的关键血流动力学信号进行实时测量和计算分析。另外,现有的血流动力学分析通常基于血流动力学原理建立物理模型来实现。这些血流动力学物理模型往往将循环系统处理成线性系统,虽然可以有效刻画循环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机制,但存在模拟结果不够精准且计算过程偏复杂等缺点。本论文采用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简化血流动力学模型计算,实现血流动力学参量的快速预测。本论文首先获取受试者在体颈总动脉处的血压以及血流量波形,并对压力和流量波形进行傅里叶分解,得到描述颈总动脉后负荷的输入阻抗曲线;其次,基于压力、流量波形以及得到的输入阻抗曲线,建立基于血流动力学原理的五元件集中参数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最后构建了模拟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特性的体外模拟循环系统。体外模拟循环系统主要由离心泵、弹性腔、阻力阀、弹性硅胶管、压力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等光电设备和耗材组成。其中离心泵模拟心脏泵血功能,弹性腔模拟血管顺应性,阻力阀模拟血流阻力,弹性硅胶管模拟人体动脉、压力传感器用来测量血压,激光测距仪用来测量血管管径尺寸。离心泵工作频率和工作能级的控制通过STM32控制器,采取脉冲宽度调制的方式来实现。利用该系统测得的血压和血流量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并将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与五元件集中参数模型结果进行比较。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论文设计的体外模拟循环系统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生理条件下的血压以及血流量信息,并且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血流动力学结果明显优于基于五元件集中参数模型得到的结果。综上所述,本论文所提出的在体外模拟循环系统中利用光电检测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的血流动力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人体循环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在供暖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下,室温控制是实现供热节能的方式之一。目前我国没有大范围实现按需供热,围护结构保温与热计量装置的应用虽然促进了供暖能耗的降低,但与发达国家的供暖能耗相比仍然偏高。室内温度的控制具有滞后性,传统的控制方法不能满足高精度、高舒适性的要求,采用模型预测控制对供暖室温进行调控,不仅可以根据当前状态预测未来温度,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性,而且可以降低供暖能耗。首先,本文通过实验对IDA-
针对复杂环境下空地数据链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系统信道估计精度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调制卷积神经网络(Modulat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CNN)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结合
随着现代工业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控制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控制系统通过通信网络媒介,实现各设备节点间数据的实时交互与信息共享,给现代生产带来了诸多便利。尽管如此,网络介入控制系统后也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如网络诱导时延、数据包丢失和时序错乱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损害网络控制系统的性能。因此,如何削弱这些问题影响,保证网络控制系统性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已经成为当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 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6%低于对照组的62.
随着大城市停车难现象频发,消费者越来越需要自动泊车系统,自动泊车系统可以解决驾驶员停车难的问题,保证安全并提高效率。本文对自动泊车的路径规划技术和跟踪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平行泊车路径规划方法和设计一种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泊车路径跟踪控制器,通过仿真验证了以上研究的可靠性。泊车问题需要先考虑汽车运动特性,因此本文将四轮阿克曼转向模型简化为两轮自行车模型,推导了低速情况下的车辆运动学模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城市建设,集中供热已经是北方地区的主流供热方式,居民对供热采暖的热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供热系统的调控策略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由于供热系统具有大惯性、大滞后和强耦合等特点,使用传统的换热站单独控制的方法,会出现冷热失调,供热不均等问题,各热用户间会呈现“近热远冷”的状态。因此,需要对供热管网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以提高供热质量,合理分配资源,降低运行成本。为解决供热系统负
随着机器人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机器人的地图构建与路径规划在工业生产、智能家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移动机器人地图构建领域,视觉传感器具有成本低、场景辨识能力高等优势,成为了获取环境信息的主要途径。同时随着移动机器人需求的逐渐扩大,人们对移动机器人的智能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室内场景下移动机器人的视觉导航为应用背景
发动机作为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套机械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发动机的结构变得愈加复杂,成本也愈加高昂,传统的定期维修策略已不能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需求。这时,油液监测技术的发展为发动机由定期维修转为视情维修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研究方向。然而,目前我国在发动机润滑油液数据的分析方面仍处于采用单指标、简单的数理统计方法的阶段。针对该问题,本文结合发动
利用无人机进行影像采集并进行目标检测,在国防、农业、交通、电力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无人机影像目标检测任务的特点是视野大、潜在目标小。经典目标检测算法主要针对常规图像,在无人机视角场景下检测小目标效果并不理想。而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具有模型体量大,难以满足无人机任务的实时性要求。本研究通过改进深度学习方法构建适用于无人机影像的目标检测算法,以提高无人机视角下检测
可穿戴设备可以检测人体的微电流、测量体温、监测心率血压,还能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压强、湿度等因素,从而达到了监控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但目前可穿戴产品具有价格高昂、功能单一、续航能力不足和集成度低等缺点,改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系统所用到的微流体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重金属离子(Zn2+、Cd2+、Pb2+)的浓度,通过分析人体中这些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情况,可以对被检测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