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C-1027的生物合成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1027是由链霉菌S.globisporus C-1027产生的一种新型抗肿瘤抗生素,由一个酸性辅基蛋白和一个烯二炔的发色团非共价结合组成。辅基蛋白含有110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基因csgA已被克隆和测序。辅基蛋白对于稳定发色团的结构,并使之具有水溶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它的前体带有一个32氨基酸的导肽,具有把发色团输出细胞外的功能,因此可能作为抗性基因保护产生菌免受发色团造成的DNA自我损伤。发色团是抗生素C-1027的活性中心,含有一个烯二炔结构的九元环。其电子重排形成的不稳定双自由基作用
其他文献
弱酸脱镁工艺可使我国大量的高镁磷矿得到利用,但脱镁废水的治理和综合利用成为其推广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首先研究了脱镁废水中镁离子在铵型001×7树脂上的交换平衡和动力学。发现Mg~(2+)的交换平衡是有利平衡,且可用液——固体系中溶质计量置换吸附模型描述。镁离子交换动力学受颗粒扩散控制,可用运动界模型的颗粒扩散控制方程描述,其表观活化能为25.12KJ/mol,Mg~
学位
定量结构-性质/活性相关(QSPR/QSAR)是一个覆盖了化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点,在国际上是十分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据估计进入环境的化学物质已接近10万种,面对如此众多需要进行环境危险性评价的的化学物质,其工作量之大是任何国家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不能承受的。由于研究分子结构与其性质、生物活性的关系能对化学物质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活性作出预测,因而为解决这一难题开辟了一条简捷的途径。本论文以常见有机污
学位
为完善光活黄皮酰胺的制备,本文对不对称合成和拆分两条途径及有关反应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以(+)-新薄荷醇、(+)-异薄荷醇和(+)-葑醇为诱导剂分子内诱导苯甲醛的Dazrens反应,产物de%值为4.78~15.6%,并分析了这些手性醇和(-)-薄荷醇的立体结构与Darzens反应立体选择性之间的关系。 2.以R-(+)-pulegone为原料合成了(-)-8-苯基薄荷醇和
学位
学位
脉冲电晕法烟气脱硫技术经过各国科技人员近二十年的不断努力,目前已经发展到工业试验阶段。随着试验规模的扩大和该技术逐渐成熟走向工业实用化,为保证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满足深入研究工艺过程的需要,作为其关键技术之一的配套自动测控系统急待研究。但是迄今国内外均未对此立题研究,所以,本文首次在工业试验规模上,对脉冲电晕法烟气脱硫自动测控系统进行研究探讨。文中包括:测控系统总体方案的规划设计;每个单回路...
学位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病害之一,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培育的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带有目前我国最有效的抗白粉病基因Pm21,此外还对我国当前新优势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高抗,对叶锈也表现高抗。对Pm21及抗白粉病相关基因进行克隆研究不仅有利于阐明其抗病机制,而且对抗病育种有重大意义。 构建cDNA文库是基因克隆的基础,本研究用表达型质粒载体p~(spon-1)构建...
学位
本文旨在建立新生隐球菌的基因克隆操作系统并对新生隐球菌的荚膜基因及其生理功能进行研究。研究工作包括:(1)用中断突变的方法在新生隐球菌的荚膜缺陷株C. neoformans cap60和cap70中分别构建成尿嘧啶合成基因URA5基因突变株(ura5~-),经Southern分子杂交证明其含有URA5和G418两个选择标记,可作为高效转化受体菌;(2)构建了多个可以转化上述突变株的质粒,并筛...
学位
苏州河白鹤至浙江路段六个采样断面大型底栖动物隶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及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其中寡毛纲(Oligochaeta)4种、蛭纲(Hirudinea)2种、腹足纲(Gastropoda)5种、双壳纲(Bivalvia)2种及昆虫纲摇蚊科幼虫(Chironomidae)(未定种)。随着底质污染的加重,群落结构趋于简化。种类少、高度耐
学位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日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问题,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正被摈弃,环境友好的绿色工艺正在逐渐成型推广。 溶剂萃取技术以其能耗小、处理回收并重的特点在环境工程领域引人注目,萃取新型工艺不断被开发,萃取设备的研究也受到重视。本文对设备性能好、正在走向广泛应用的离心萃取器进行了分析研究,设计了用环隙式离心萃取器为工艺设备的离心萃反联合工艺,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
学位
针对水体环境中有机物污染严重这一日趋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九十年代以来,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来源、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及其生态毒理效应等方面始终是受到高度重视的研究领域。 统计结果表明:有近60%河流的污染问题是由于有机物污染的原因所致。因此,有机物污染的控制是改善中国河流污染状况的关键所在。在众多的有机污染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多氯有机化合物(PCOCs),除了直接急性毒性外,其高残留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