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手工纸图像分析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z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手工纸图像分析研究是传统工艺、中国造纸史和信息技术交叉领域开展的研究课题。研究目标是通过将数字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数据库等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中国传统手工纸研究,实现无损或微损分析,提高手工纸分析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纸质文物保护提供新方法。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阅读、考察实践、专家走访、手工纸显微实验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等。通过调研和实验,掌握了大量的造纸史料、造纸原料鉴别方法、手工纸显微图像、传统手工纸制作工艺、纸张科学分析方法等资料。这些资料构成了研究的基础数据。运用基础数据开展了四个主题研究,分别为:造纸原料与纸龄相关性研究、手工纸匀度无损测量、基于图像颜色特征的成分测量,以及手工纸数据分享服务系统设计。造纸原料与纸龄相关性研究依据中国造纸史与显微图像分析两方面的知识,归纳原料种类、纤维特征和纸龄的关系。首先,根据造纸原料不断丰富的历史足迹,按照年代由远及近总结出中国造纸原料的发展历程:然后,结合不同时期、具有特殊意义的造纸原料显微图像、纤维特征,建立起纤维特征、原料种类和纸龄的关系,归纳出纸龄推断的方法。研究方法已在纸质文物鉴定中进行了探索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手工纸匀度无损测量使用手工纸显微透射图像,基于傅立叶变换理论设计了纤维分布统计模型和纸张匀度评价参数。经过模拟实验和实物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傅立叶变换匀度评价是一种无损的测量方法,在纸质文物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中国传统手工纸造纸原料取自植物纤维,多种原料混合使用十分常见。造纸原料的种类、配比决定了纸张的性能。传统的造纸原料成分分析依靠人工观察,费时费力。原料鉴别一般靠显微观察,显微观察前需要将观察样品染色,染色后不同的纤维颜色呈现差异。利用纤维颜色的差异,论文设计了K-means颜色聚类模型。K-means颜色聚类模型根据图像的颜色特征将图像分割为互不相交的k种颜色聚类。模型分别应用于彩色纤维图像和灰度金属图像的成分测量。实验表明,当图像中颜色差异较大时,无论是彩色图像还是灰度图像,K-means颜色聚类算法都与实际结果一致。对于颜色差异较大的图像,基于颜色特征的图像分析将是成分测量的一种新选择,是一种更简单、高效的方法。中国作为造纸术的发源地,对传统手工纸的研究由来已久,积累了丰富的实物、文献和实验数据等资源。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共享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手工纸领域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也需要有信息化的展示和交流平台。论文经过详细的需求分析,设计了传统手工纸数据分享服务系统架构,构建了手工纸数据模型,包括概念结构和逻辑结构。数据服务分享系统运用数据库技术和web服务技术构建,提供传统手工纸信息的展示、数据查询、资源共享和交流等服务。
其他文献
对断层应力状态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断层力学性质及其上发生的地震活动。文中搜集了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反演了区域地壳水平应力场,并进一步基于摩尔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故事教学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儿童天生就有着好奇、乐于模仿的性格,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正是迎合了孩子们这些特征。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故事
审计市场独立性的缺失使得审计丑闻屡屡出现,究其原因,是我国目前的审计收费制度不完善。本文从审计收费同审计独立性关系入手,主要剖析审计收费制度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从而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专业课程设置并未完全实现与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密切联系,很多专业在设置、课时安排、实践要求等方面都已经无法再适应企业的需求
高强度碳纤维皮芯结构差异小,高强高模碳纤维皮芯结构差异大。碳纤维结构沿径向呈梯度分布,研究碳纤维高温热处理过程中径向化学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机理,尤其是时间效应和张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2∶1的比例按照入组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艾灸肾俞穴配合中药(
机载软件开发面临复杂性、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的巨大挑战。针对某航空发动机数控系统的研制,结合FADEC软件的开发特点和目标,探索SCADE基于模型开发在FADEC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目的:胃癌术后的患者常伴有纳差、疲倦乏力、胃脘疼痛、便溏等脾虚症状,夹杂痞满胀闷、嗳气频作等气滞症状。脾气虚证及气滞证的二种证素合称为中虚气滞证。本文通过对胃癌及
鸡白痢在养鸡生产中时有发生,各日龄鸡均有感染,主要特征是病鸡腹泻,肝脏有坏死灶等,还可经过种蛋传播给鸡苗,严重影响鸡蛋品质,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2017年冬季,山
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文章论述了提高学校教师自身素质的方法及途径,以期对以往的研究有所补充,同时能够对后续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