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庸”是儒家重要思想,它不仅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实践之原则,也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和境界。中庸思想从汉代开始一直到唐代以前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中唐时韩愈和李翱对“中庸”有所阐发,到了宋代“中庸”成为思想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宋代,首先对儒家中庸思想做出理论诠释的却不是儒学家,而是佛教中的两位僧人——智圆和契嵩。身处北宋时代的智圆、契嵩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佛教发展空间,潜心钻研儒家经典,十分重视研究儒家的中庸思想。在北宋“攘斥佛老”的排佛思潮下,他们站在佛教的立场上,从“儒释言异而理贯”的观点出发,以佛释儒,对儒家的中庸思想给予特别的重视,把儒家的中庸思想与佛教的中道思想进行会通,提出“中庸乃中道”、“中庸”即“性”、“中庸”即“诚”等佛家的洞见,不仅拉近了儒佛的距离,回应了各种反佛思想,维护了佛教的发展,而且为更好地融汇儒佛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宋代新儒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