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传统自然观的生态意蕴及现代审视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哲族世代生活在我国东北边疆,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有人口5 354人,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历史上,赫哲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渔猎文化,而且在认识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目前,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而我国的环境问题也令人堪忧。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而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借鉴和反思发达国家的理论与实践,也可从我国古代先哲们的思想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少数民族传统自然观中承载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诠释了特定时空内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经由传统向现代的创新、转换和发展,可为我国本土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输送智慧营养,也可实现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人与自然关系为视角研究赫哲族传统文化,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去把握赫哲人对自然的态度;重点阐释赫哲族传统自然观所蕴含的生态文化理念;在现代语境下,理解赫哲族传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并对其进行现实价值反思。除绪论、结论外,本文从以下四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人类自然观的历史演进。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产生过多种形态的自然观,不同时代形成的自然观也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实践和认识活动,乃至于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文中分别对蒙昧时代的神话自然观、古代朴素的自然观、中世纪神学自然观、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现代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进行了简要说明,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必将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深化。第二部分,赫哲族传统自然观的历史考察。首先,从赫哲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素朴实用的知识体系、多元交融的文化背景等方面分析赫哲族传统自然观产生的条件。正是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发展滞后的人文环境等条件下,赫哲先民形成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的自然观念。其次,由于缺乏可靠的历史文献,我们只能借助于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主要对赫哲族“口传”史诗——伊玛堪、民间故事、谚语、神话等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梳理赫哲先民对自然界的素朴认识,以及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第三部分,赫哲族传统自然观中的生态意蕴。首先,从对赫哲族的生产实践、宗教信仰、民间节庆和禁忌的分析,指出赫哲先民形成了以“人与自然和谐”、“敬畏自然”、“亲近自然”、“善待生命”等生态伦理思想,并具有生成方式的自发性、内容层面的多元性、构成基础的宗教性等特征。其次,从赫哲族神话、生活方式中可以折射出赫哲先民的生态审美智慧。赫哲族神话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依生之美”与“竞生之美”;赫哲族生活方式体现了饮食文化的生态性、住所建筑的生态美、服饰的生态审美取向,以及诗意地对待自然万物、诗意地呵护自然万物的生存方式和态度。再次,“神”的威慑及人们对“神”的畏惧,产生了赫哲族最早的生态保护意识,以树神、水神、火神名义保护森林、江河及生存环境,客观上维护了这一地区的原生态环境。最后,赫哲族传统自然观中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适度开发与合理消费、遵循自然规律等生态价值追求。第四部分,赫哲族传统自然观的现代审视。首先,阐述赫哲族传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认为以“万物有灵”及“灵魂不灭”观念为核心,赫哲先民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天人观,规范或指导着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其次,总结赫哲族传统自然观的主要特点。认为其具有自发性与朴素直观性、神圣性与实用性、有机性与整体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等特点。最后,分析赫哲族传统自然观的现实价值。以生态文明建设、赫哲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展开讨论,认为赫哲族传统生态文化观念可以给予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以启示,并促进赫哲族地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赫哲族传统自然观是赫哲人在长期与自然调适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认识,不仅具有民族特点,而且影响到民族的社会道德准则、风俗习惯等。因此,对赫哲族传统自然观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但具有学术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和深化对于“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和谐发展的理论研究,可以完善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构建,为现代生态文明和赫哲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发挥赫哲族传统文化在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有利于加快“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步伐,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梳理和研究赫哲族传统自然观,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文化的新发展、新繁荣,坚定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民族村作为社会主义农村的特殊形式,不仅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更是民族人文精神、历史文化的缩影。然而,当前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已然成为影响未来民族村发展的新
纵观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大多数的乡土文化始终根植于传统的农耕文明,但是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各地区因为自然、人文、地理等因素的不同作用,形成了各具特色
<正>一、教材内容分析1.本课为本单元第一课时2.三年级学过有关动物的词汇是本课内容的复习材料,同时有效地整合三年级课本的内容,除了以动物声音导入新知识之外,还增加了一
会议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网络恶搞”之风愈演愈烈。涉及视频、文本、流行歌曲、热门节目、古典名著、标志性图像、主旋律影片、英雄人物等领域,并且反响强烈。“网络恶搞”作为一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在其《大唐狄公案》中通过域外民族在华商贸活动、宗教信仰及"蕃坊"景象生动展现了古代中国与外来民族之间十分兴盛的经贸往来及文化交流。与此同时,作品中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药外敷疗法治疗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针药组与电针组,各60例,其中针药组采用温针灸加
以《大唐开元礼》所记策赠礼为中心,对唐代的册赠使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唐代针对特定的册赠对象,派遣不同的使者进行册赠。册赠使一般有2人,其中主使为1人,副使人数不固定,但二
针对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中标记样本难获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同质区和迁移学习的新型半监督分类方法。首先对高光谱图像进行分割得到高纯度的同质分割斑块,获取大量扩展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