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一种可降低椎间孔镜手术穿刺难度、减少透视次数的简单实用的方法。方法:1.在拟行椎间孔镜手术患者的正位片,侧位片,CT或MRI横截面的影像上进行穿刺路线的设计及测量,将测量数据通过几何图形转化以及在EXCEL中编辑公式计算出术中穿刺使用的正位片头倾角、旁开距离、进针角度及深度。2.运用UG软件三维绘图进行定位穿刺导向器的设计,使用器械制造方法制作出装置。3.征集志愿者进行CT薄层扫描获取L2-S5节段的DICOM格式的影像资料,在E3D数字医疗建模软件下进行骨-肌肉组织的三维重建,运用CAD建模出工作通道,根据穿刺数据定义通道的空间位置,模拟手术穿刺,通过360°旋转模型及滚动层面观察通道的位置及毗邻,对个体化术前设计方法进行安全性探讨。4.纳入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行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150例,根据时间顺序进行编号,随机数表法分为A常规组,B对照组,C实验组。收集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末次随访改良MacNab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提出了椎间孔镜手术的个体化术前设计方法。2.制作出一种应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定位穿刺导向器,并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公开了定位穿刺导向器设计与制作及其使用方法。3.对3名志愿者的L3/4,L4/5,L5/S1节段的左右两侧进行模拟手术穿刺,共18次模拟穿刺均可达到设计靶点(准确率100%)。4.A、B、C三组各50例,三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70±12.10)岁,术前VAS评分为(6.42±1.40),三组术前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节段、术前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三组术中定位透视次数分别为(4.54±1.09)、(4.46±1.05)、(1.14±0.35)次,穿刺透视次数分别为(9.48±4.05)、(5.90±1.56)、(4.12±1.02)次;穿刺时间分别为(26.14±6.03)、(19.00±3.01)、(14.74±1.94)min,三组间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B相对A组穿刺透视减少3.5次,穿刺时间缩短7.1min,C相对于A组定位透视减少3.4次,穿刺透视减少5.2次,总透视减少8.5次,穿刺时间缩短11.3 min;三组住院天数为(4.52±1.45)天,术后24小时伤口引流量为(30.57±19.27)ml。5.150例手术中转开放手术0例、术后椎间隙感染0例、术中头颈部疼痛的4例、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神经损伤1例、术后复发3例,三组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6.有效随访137人,随访4-15月,平均8.4个月,改良MacNab评分优、良、中、差分别为108、17、9、3人。三组间改良MacNab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整体优良率为91.2%(125/137)。结论:椎间孔镜手术个体化术前设计的方法可实现安全准确的穿刺路线规划;定位穿刺导向器具有定位及辅助穿刺双重功能,装置简单且实用性强;椎间孔镜手术应用个体化术前设计可减少透视次数、缩短穿刺时间,但结合定位穿刺导向器作用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