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马太效应”的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an616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太效应”现象自古有之,而自1968年由美国著名的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发表文章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并做专门研究,特别是在文章被收录入《科学社会学》一书并出版后,很快便传入世界各国,引起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管理等诸多领域的相关研究。在这些研究中,“马太效应”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违背公平原则且具有负面效应的现象而主张加以抑制。但在“马太效应”这个概念提出40多年后的今天,“马太效应”现象在许多领域特别是科学研究领域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反而越演越烈,甚至被制度化,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如果不对这一现象进行有效的研究并采取正确的对策,会严重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毁坏科学事业本身。因此,对科学界“马太效应”现象加以客观的、辩证的研究,特别是对它产生的主客观条件和积极意义进行客观的研究,并采取趋利避害的应对之策,对于维护和促进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科学界“马太效应”是指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实际上,“马太效应”不仅体现在科学荣誉问题上,它是一种在科学奖励、科学交流、科学资源分配和科学人才的成长等各种科学社会活动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马太效应’’之所以能够在科学活动各个方面普遍而长期存在,决非偶然,而是有其存在的根据和深刻原因的。首先,科学奖励、科学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科学家个人研究能力的差异性是其存在的先决条件;其次,“马太效应”在科学奖励、科学交流、科学资源分配、科学人才的成长等重要方面的积极的社会作用是其长期存在的社会原因;其三,“马太效应”对科学家个人的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激励作用是其存在的动力源泉;最后,科学家的需求、对科学权威的崇拜以及科学权威的积极影响是其存在的心理原因。   为了更深刻的认识科学界“马太效应”,我们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科学研究中与“马太效应”相关的三个重要方面——科学奖励、积累优势和科学权威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后对科学界“马太效应”,我们提出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科学管理制度、倡导科学道德以及弘扬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科学社会管理活动,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正面效应,减少其负面影响,使科学事业健康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人类自其诞生起,就对自由有着无限地向往和追求,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自由的问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自由就像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迷,困扰着古往今来的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
为探讨TiERF1和RC7基因对小麦抗全蚀病的防御反应,本研究对转TiERF1-RC7双价基因小麦进行了分子检测以及全蚀病抗性的室内和田间鉴定。结果表明,转入的TiERF1和RC7基因在转基
蕴涵怪论一直是困扰逻辑学的幽灵,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意义型和形式型。为解决蕴涵怪论(主要是形式蕴涵),逻辑学者相继创制了形式蕴涵、严格蕴涵、相干蕴涵和衍推等。这些方案形
研究汉魏之际的治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所做的工作,就是通过从整体上对汉魏之际的政治做一考察,以探讨这一历史阶段治道嬗变的总体过程和基本特征。与前人的有关工
科普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公众为主角、以科学为内容的,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面向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尽管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科普有着不同的内容、作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体育教学面临更多新考验和新问题,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如何切实提高八年级体育课堂教学实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成为当前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
本文基于对美国学者彼特·J·鲍勒(Peter J.Bowler)的《环境科学史》的研究可以得出,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矛盾冲突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其根基和原动力则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
为筛选高烟碱、低总糖含量以及农艺性状优良的晒烟栽培种,用于除传统卷烟外的其他烟草制品(口含烟)的生产,从国家烟草种质资源库中选取88份晒烟种质,在山东沂水县按当地晒烟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应用游戏模式可创新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课堂的互动性以及活跃性,改善课堂教学的模式,活跃氛围,充分调动课堂学习的资源.分析了从数学游戏的角度出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