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空间:李玉史剧女性形象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明末清初的李玉史剧为研究对象,从其内女性角色"走进历史空间"这一视角切入,来解读其中的女性形象的群体特征与含蕴情志。通过性别视角来研讨男性书写下的历史主题,这里引出的是在性别与社会、社会与历史间的多维互动。同时,由于这是李玉作为易代之际的文人面对明末清初的历史境况所展开的文学创作,因此不仅要关注他对于性别、社会、历史都言说了什么,更要探求在他在三者的关系间架构起了怎样的体认定位,并在这种言说架构的方式中查讨作者内在的情志寄寓。故本论文旨在以李玉史剧为模本,探讨明末清初戏曲中"拟写"的女性与历史的种种可能,并探究在理想女性范型的构塑和性别空间的定位中,潜藏的李玉对于性别、社会、历史的文化体认与价值执守。既然明清之际的历史语境赋予女性的是一种在传统与异变之间,生存空间的重新构筑和价值生成,那么这种女性与历史的话题探讨就顺理成章的可围绕着"空间"话题展开。故而,此以"空间"为媒介,来展开女性借由公共社会最终介入历史的研讨,是由于"空间"既可指向具体的处所、又可指向虚拟的场域,既承载了私人性、又承载了公共性并时刻具有着生成历史性的可能--因此,女性对"空间"的跨越与"空间"性质的改易,便会带来从日常维度向历史维度的转换。这里主体关注了两大命题,一是李玉对于女性群体特征内涵的赋予,一是李玉在"空间"向度上对其史剧女性"走进历史空间"的历程呈现:即脱离内室空间与来到公共场域--当女性由内室闺阁向公众社会再向历史空间进入之时,这种"空间"的转移跨越与性质重组便带来了女性日常价值到历史性价值的生成。  绪论部分一方面针对与论题相关的几大领域,来总理爬梳学界的研究现状和理论的生长空间,另一方面则概述阐明本论文以"历史空间"为切入的视角界定与观照方式,并介绍本文纲目。第一章讨论李玉史剧的女性群像的面貌特征与文化内涵,及展露的传统文人的文化认知,并由其写作策略与言说方式来探讨在性别的空间定位与结构模式中寄寓着李玉作为末世文人怎样的情怀。第二章通过传统女性的群体内部层级所体现的性别空间对稳定社会的支撑方式,来探讨各级女性走出内室、介入历史的不同力量与可能途径。第三章着眼于女性来到公共社会中,不同阶层的女性在同一场域中的汇合碰撞所衍生的历史事件,及其带来的空间公共性向历史性的转化,由其典型场域探索公共空间对性别文化的不同指向。结语部分在对李玉史剧的女性与历史空间关系的探讨中,还原李玉对性别空问的文化内涵与本位赋予,及其中蕴藏了怎样的重构文化统序与社会形态的理想国。
其他文献
托妮·莫里森于199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是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为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树立起了又一座丰碑。莫里森的小说大都以黑人社区为背景,以普通黑人为主
《CJK编码字符集》是当今通用性最强的国际性汉字编码字符集,其本身是开放多元的,目前仍在不断扩展补充汉字编码,但是CJK的收字原则及收字状况是客观的,存在收字不全、系统性不强
学位
本文以若然义情态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几个若然义情态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分析和证明其词汇化、语法化过程的动因和机制,进而总结出这一类情态词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共性与
欧阳修一生现存的墓志铭共72篇,约占其文章总量的十分之一。本文将在大致梳理墓志铭这种文体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欧阳修墓志铭创作的成就、在墓志铭发展史上的贡献,探讨欧阳修重视
清代中叶女性文学的发展达到了高潮,其中重要的体现就是碧城仙馆女弟子文学社团。碧城仙馆女弟子是清代嘉道年间江南一带聚集在文士陈文述门下的女性文人群体。“碧城仙馆”是
元嘉时期中国诗歌出现一大转变,“元嘉三大家”诗歌作品的风格差异较大,三位诗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接受情况各不相同。明代学术争鸣激烈,对“元嘉三大家”诗歌的接受也呈现出新特
本文在何九盈先生提出的“散点多线式”语音史框架理论指导下,以《春秋》三传经文异文为研究材料,寻求先秦後期的方音线索,探讨上古方音演燮的音理规律。  对《春秋》三传经文
本论文通过对前人字表资料的重新整理,总结出甲骨文、春秋金文、小篆、隶书四阶段的汉字基础构件,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基础构件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汉字基础构件变化的原
为研究不同品种谷子抗低氮胁迫能力,以12个品种谷子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氮浓度为5.0mmol/L和0.1mmol/L的营养液浇灌对照组与低氮组,在蛭石中培养1个月后测量苗高、根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