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娜·哈拉维的赛博格女性主义科学观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llp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以来,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席卷全球的社会思潮,对多个社会领域产生影响,当其席卷至科学领域时,主要体现为对科学的强烈反思和批判,并据此产生不同的女性主义科学观流派。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是美国著名的跨学科学者,也是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的领军人物之一,其代表作《赛博格宣言》自1985年发表以来就受到欧美学界的广泛关注。哈拉维的赛博格女性主义科学观是后现代主义的,并以其独特的赛博格概念为本体论,以情境化知识为认识论表达。具体而言,该科学观在用赛博格理论冲击传统哲学的二元论基础的同时,也吸纳了情境化知识,用以批判科学内部的“男性话语权”与客观性。
  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章为绪论引入部分;第二章总体明确哈拉维的赛博格女性主义科学观的理论背景,详细论述女性主义的三种认识论基础和女性主义科学观的流派划分,并说明各流派的基本立场与发展局限;第三章具体阐释赛博格科学观的核心思想,明确其本体论基础与认识论表达,再进一步说明赛博格科学观在女性主义科学哲学中的实践作用;第四章通过对赛博格科学观在科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及其与其他女性主义科学观流派的对比分析,总结其对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贡献与现存的局限性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可以突破困境的对策。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为国内学术界提供关于哈拉维的赛博格女性主义科学观研究的有益参考;第二,针对赛博格科学观现存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两点具有可行性的缓解对策。
其他文献
该研究第一次把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技术引入到西洋参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中,研究了西洋参种胚后熟过程中种子内贮藏物质与ABA、GA在胚与胚乳组织中的动态分布及它们与种胚后熟休眠的关系,深入阐明了种胚后熟休眠的ABA和GA调控机理,探讨了贮藏物质的代谢特征,并提出西洋参种胚自身能够产生ABA,子叶可能是种子中最初合成ABA的部位.层积前的西洋参胚及胚乳中都没有ABA的存在.层积前的西洋参种子中已经有GA的存
学位
为此作者对栗花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共得到二十四个化合物.经过理化性质测定、化学反应及多种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其中十七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正五十三烷(Ⅰ)、正二十碳酸二十六烷醇酯(Ⅱ)、β-谷甾醇(Ⅲ)、正二十六碳酸(Ⅳ)、正三十四烷醇(Ⅴ)、正二十二碳酸二十八烷醇酯(Ⅵ)、Pulerulicacid(Ⅷ)、乌苏酸(Ⅸ)、24-羟基乌苏酸(Ⅹ)、Ephihederagenin(Ⅺ)、β-胡萝卜甙(Ⅹ
学位
该实验用酶解法分离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以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胞浆钙离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实时测定胞浆〔Ca〕变化. 分别观察了小壁碱(1,10,100μmol.L)对正常静息状态心肌细胞胞浆〔Ca〕影响; 对高钾引起的胞浆〔Ca〕升高的影响和对细胞内钙库释放的影响;并观察了30mmol.LKCl对正常台氏液和无钙台氏液中心肌细胞胞浆〔Ca〕的影响. 结果表明小檗碱(1,10,100μ
学位
本文在公共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证研究和文献调查的方法,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技术,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探讨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比较分析了中外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客观条件,总结了国外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和实践经验,提出了“适应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结合我国国情,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的
学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自由主义政治伦理的复兴是西方哲学领域的重要事件,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便是这一事件的杰出人物。在面对各种不同的、相互冲突的政治伦理价值时,德沃金引用古希腊诗人阿尔基罗库斯的一句诗“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知道一件最重要的事”,认为政治伦理价值统一就是一件最重要的事。其中,政治伦理价值范畴内的平等,是分配正义的起点,也是价值统一的根基:政治伦理价值范畴内的自由、民主、法律,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多元文化提供诸多“选择语境”的背景下,跨文化的个体身份认同呈现多重性。如何看待身份认同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多重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道德义务之间的关系,这是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境况和亟待解决的伦理难题。加纳裔美国哲学家奎迈·安东尼·阿皮亚以跨文化的宽阔视域,从伦理学视角对身份认同与文化及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进行J,系统的伦理价值分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身份认
学位
李道纯,字清庵,宋末元初时全真道南北合宗的代表人物,开创了中派修行法门,其以“中和”为基础建构起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道教“中和”思想体系,打通了形而上的本体论到心性论实践之间的过程,并对在其之后道教思想体系的建设以及三教合一思想的进一步成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对李道纯“中和”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李道纯生平著述、理论渊源、历史背景以及“中和”范畴进行论述。通过研究
学位
《文言传》是专门阐释乾坤二卦的篇目,对于乾坤二卦的修己安人之道阐发尤详。第一章首先讨论《文言传》的题名内涵问题。“天地之文”是《文言传》题名取义所本。《周易》中的天地之文即天地生物、成物之象所蕴涵的理序,人文是圣王法天牧民所遵循的理则伦序。《文言传》以“文德”贯通天地之文与人文、天地之道与人道。“文德”即仁德、易道生生之德。乾坤二卦作为生生之本最为集中地体现了此生生之易道、天人贯通之“文德”,故阐
计算机与网络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生活,这种改变是通过人机交互来实现的。人与计算机使用的信号不同,要实现人机之间的信号传输就需要实现信号形式的转换并保证其中信息的完整。本研究意图探讨人机交互中信号传输是如何实现和发展的,并对其中信息、符号的变化以及由此对于人们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人机交互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信号传输的需求。通过自身的完善以及相关技术的整合,人机交互对信号的识别能力不断
学位
人的问题历来是中国古典哲学研究的基点或中心,贯穿于中国古典哲学的始终。先秦与两汉时期,中国哲学对人的讨论主要集中表现在对人性的探讨上。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则逐渐从讨论人性问题过渡到才性问题。由于其动荡的社会环境,使得这一时期的人才观呈现出多元丰富的时代特色。  本文首先从东汉至魏晋清议活动中的人物品评和当时用人制度的背景入手,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才观形成的社会、阶级及制度原因。其次以当时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