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应用动脉自旋标记法(ASL)探究家族史阳性的首发抑郁患者和健康人群脑血流灌注的特征。2.使用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技术(ASL)探究有抑郁症家族史且从未患过抑郁症的健康年轻人是否存在脑血流灌注的异常,并探索异常的脑血流灌注是否有助于预测这些高危对象的抑郁发作。方法1.50例首发抑郁患者(家族史抑郁组21例、非家族史抑郁组29例)治疗前后和52例正常受试者(家族史正常组22例、非家族史正常组30例)进行ASL灌注扫描,以SPM12软件进行脑血流灌注CBF图像的预处理及统计分析。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估治疗前后首发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2.招募200例一级亲属有重度抑郁症病史的健康年轻人(家族史组)和100例一级亲属无抑郁症病史的健康年轻人(非家族史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在基线时接受MRI检查以获得定量的CBF灌注图。随后,每3个月对这些受试者进行一次随访调查,并由两位精神科医生对他们进行精神评估以监测受试者的抑郁发作。迄今,本研究已完成了11次随访调查。在整个随访期间共有32名家族史阳性受试者被诊断为抑郁症(家族史抑郁组),并在诊断后和治疗前进行了第二次MRI检查。其余未患抑郁症的健康受试者(107例家族史正常者和89例非家族史正常者),在第11次随访调查后亦进行了第二次MRI扫描。最后回顾性地将受试者分为家族史抑郁组、家族史正常组及非家族史正常组,并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对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中,进行了基于体素比较的CBF灌注图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卡方检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结果1.治疗前:与非家族史正常者相比,非家族史抑郁患者左侧额中回、左侧枕上回、左侧丘脑及右侧尾状核CBF显著降低而左侧扣带回、右侧豆状核及右侧海马CBF显著增加;与家族史正常者相比,家族史抑郁患者左侧额中回、左侧枕上回及右侧杏仁核CBF显著降低;与非家族史抑郁患者相比,家族史抑郁患者右侧杏仁核及左侧脑岛的CBF显著降低;与非家族史正常者相比,家族史正常者右侧杏仁核CBF显著降低。2.治疗后:除家族史患者的右侧杏仁核及两组患者的左侧枕上回外,两组患者其它脑区CBF的改变均发生了逆转;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非家族史患者抑郁改善情况较家族史患者明显。3.基线时,与家族史正常组和非家族史正常组相比,家族史抑郁组的右侧杏仁核CBF增加。4.随访后,与家族史正常组和非家族史正常组相比,家族史抑郁组右侧杏仁核及左侧额中回CBF均降低而左侧海马CBF增加,此外,与非家族史正常组相比,家族史正常组的右侧杏仁核CBF也显著降低。5.纵向比较时,家族史抑郁组显示右侧杏仁核及左侧额中回CBF降低,家族史正常组亦显示了右侧杏仁核CBF的降低。6.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家族史组中,右侧杏仁核随访后CBF与随访后HAMD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0.191,P=0.024),且右侧杏仁核基线CBF与随访前后HAMD评分变化显著性相关(r=0.444,P<0.001);在家族史抑郁组及家族史正常组中,右侧杏仁核基线CBF与随访后HAMD评分均存在显著相关性(r=0.556,P<0.001和r=0.323,P<0.001)。7.Logistic回归(β=0.198,P<0.001,OR=1.22)和ROC曲线分析(p<0.001,AUC:0.86)均显示,基线时右侧杏仁核CBF增加对家族史阳性个体的抑郁发作有早期预测价值。结论1.家族史阳性的首发抑郁患者和健康人群的某些脑区的脑血流灌注发生了改变,其中右侧杏仁核为主要受累脑区。此外,家族史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亦有重要的影响。2.在有抑郁症家族史的健康年轻人中,那些表现出右侧杏仁核CBF增加的人易患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