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UFC1在促进胶质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sky260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NDUFC1在促进胶质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项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我们首先研究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NDUFC1表达水平以及NDUFC1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能力等生物学行为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运用凋亡蛋白抗体芯片和蛋白印迹实验探究NDUFC1对胶质瘤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为了确定NDUFC1表达在胶质瘤中是否发生改变,我们首先通过对177个病理证实的胶质瘤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其中有15例胶质瘤组织标本脱片,剩余的162例样本均进行了临床资料相关性的进一步讨论。通过RT-q PCR检测NDUFC1在人胶质瘤常用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并筛选合适细胞。构建NDUFC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转染SHG-44细胞和U251细胞,建立NDUFC1敲低的SHG-44和U251细胞系。通过使用免疫荧光技术、RT-q PCR、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慢病毒干扰后胶质瘤细胞的转染效率。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细胞分为敲低组(sh NDUFC1组)和阴性对照组(sh Ctrl组),通过细胞活力实验来测定各组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变化。然后我们通过流式细胞技术、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以及裸鼠皮下移植sh NDUFC1组和sh Ctrl组的胶质瘤细胞构建的皮下成瘤模型以研究NDUFC1敲低后对SHG-44和U251细胞系体内外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对U251细胞进行慢病毒感染干扰NDUFC1的表达后,我们进行了凋亡蛋白抗体芯片检测以及Western blot验证,探究NDUFC1抑制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脑组织的标本,在脑胶质瘤组织中NDUFC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且NDUFC1的表达在病理分级,肿瘤复发等病理资料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即NDUFC1的表达随患者肿瘤的恶性程度而增加;NDUFC1的表达与肿瘤的复发呈正相关,即肿瘤复发患者中NDUFC1表达较高。2.慢病毒转染SHG-44、U251细胞系,构建NDUFC1敲低细胞系。结果表明NDUFC1敲低后细胞增殖减缓,迁移能力下降。并且NDUFC1敲低后可以促进了SHG-44、U251细胞的凋亡;并且SHG-44、U251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到明显阻滞,主要阻滞在G2期;NDUFC1敲低后的胶质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慢病毒感染U251细胞干扰NDUFC1的表达后,我们进行了凋亡蛋白抗体芯片实验。当P<0.05时,且差异数超过20%,其中包括Bad、BIM、Caspase3、p21、TRAILR-1的5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上调,HSP60、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 TNF-R1)3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下调。Western Blot对上述基因进行进一步相关通路蛋白表达验证。慢病毒感染后,与对照组相比,敲低组蛋白P-ERK,CDK1,CDK6,PIK3CA表达下调,蛋白ERK表达无明显的变化。结论较正常的脑组织,NDUFC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升高,且NDUFC1的表达量与患者病理等级和复发呈正相关。NDUFC1可能是以PI3K/AKT通路来调控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等能力,从而在神经胶质瘤的发生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虽然脑白质高信号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但随着神经放射学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通过定量的方法来探究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因素。目的:探究老年人双侧远端颈内动脉迂曲程度与脑白质高信号体积的关系。方法:将345例年龄>65岁、于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本院使用1.5T GE MRI系统进行脑磁共振检查的患者纳入分析(平均年龄72.1±6.25岁;≥70岁55.9%;男性44.1%
目的:通过Revolution CT能谱多参数成像,对纯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浸润程度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采用Revolution CT行能谱平扫和增强扫描患者,经严格入组及排除标准后,共收集到肺腺癌患者63例,其中原位腺癌(AIS)15例,微浸润腺癌(MIA)18例,浸润性腺癌(IAC)30例,并将AIS和MIA病例设为A组,IAC病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患者的临床特征、染色体变异及探讨影响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我院收治的117例
生物惰性的种植体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或者骨髓炎仍无法有效解决细菌感染从而促进骨整合。改性种植体,实现种植体具有一定的抗菌性、促骨分化甚至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种植体面对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本文中,以常用的聚醚醚酮(PEEK)植入物为研究模板,开发了一种简单的共沉积策略修饰改性前处理获得多孔的PEEK,以模拟感染性骨缺损的干预。在这项研究的第一章节中,通过优化并控制磺化改性条件在PEEK表面改
目的:通过单中心资料,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其转移规律,并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手术D3淋巴结清扫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13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及80例行开放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3根治术。观察指标:(1)肿瘤部位与淋巴结转移关系;(2)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关
研究背景:胶质瘤是最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约半数患者为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约占成人恶性肿瘤总数的2%,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措施,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也仅在12~15个月左右[1.2],并常伴随着如认知障碍、癫痫等症状,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最为致命的成人恶性肿瘤之一,因此新的治疗方式及治疗药物的研究仍为当下热点。沙利度胺(Th
前言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leukodystrophy,ALD)是一种罕见的过氧化物酶体病,致病基因为位于X染色体上的ABCD1基因,呈X连锁隐性遗传,其致病突变可导致血浆及组织中极长链脂肪酸(very long-chain fatty acids,VLCFA)的异常堆积,尤其是脑、脊髓、肾上腺及睾丸。临床表型上,ALD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亚型包括脑型ALD、肾上腺脊髓神经病(Adre
目的:研究胃癌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Exo)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表型转化的影响,探讨肝星状细胞活化对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聚合物沉淀结合超滤法提取纯化胃癌细胞AGS分泌的外泌体,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标志蛋白,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
目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P)均是临床上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临床决策上术式的选择仍有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对ACDF与LAMP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矢状位平衡的比较,分析两种术式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中疗效的差异性,并对颈椎术后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行ACDF或LAMP共73例多
目的: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计数的变化与肿瘤局部及全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基线水平外周血免疫细胞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rcinoma,LARC)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 CRT)结局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及分析了在2010年7月至2016年10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