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区深部矿体定位预测是大比例尺成矿预测中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其对我国众多的资源危机矿山的增储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作用,也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国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对于勘查程度较高的资源危机矿山,要想取得找矿上的重大突破,在查明矿床形成机制基础上选择切实有效的工作途径和方法是关键所在。本文以胡家峪南和沟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形成机制研究为基础,深入分析控矿地质因素和关键地质找矿标志,总结矿体定位规律,结合矿区深部原生晕特征,建立地质-地球化学三维找矿模型,进行靶区圈定。为矿区下一步找矿工作布置提供了方向。
论文在矿区地质调查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探讨了矿床形成机制,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受构造控制的热液矿床,明确了矿床的热液成矿过程,为地球化学原生晕找矿法的使用提供了理论前提。
论文总结了控矿地质因素,对关键找矿标志的空间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为矿体定位预测提供了有效信息。南和沟铜矿床赋存于余家山组大理岩与篦子沟组黑色碳质片岩的接触部位,两者层间发育的剥离断层为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和成矿物质赋存的空间。黄铁矿化、硅化为南和沟铜矿床的关键地质找矿标志,340~240m中段黄铁矿化、硅化强度呈现增强趋势,各中段自NE至SW方向黄铁矿化、硅化强度也明显增强。预示矿化中心可能出现在SW方向。
通过探讨工业矿体的空间定位规律、厘定矿体侧伏及垂向变化规律,为矿区深部矿体定位预测提供了具体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矿体总体走向NE,倾向SE,倾角50°左右,在剖面上向SW侧伏,侧伏角74°左右,受断裂产状控制,控矿断裂面在走向上向断层底盘方向凹陷的部位易于成矿,沿倾向方向断面由缓到陡的部位易于成矿。
对成矿成晕元素的空间变化趋势、轴向分带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原生叠加晕模型,指出在矿区深部340m、290m、240m三个中段主成矿元素Cu含量都呈现由89号穿脉(NE)向92号穿脉(SW)方向显著增加趋势;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呈现出高温尾晕元素位于上部、低温前缘晕元素位于下部的“反分带”特征,同时地球化学参数a表现为“降→升”;原生晕轴向叠加结构呈现前、尾晕共存的特征。原生晕特征显示,深部存在隐伏矿体。
进行了矿区深部矿体定位预测。综合地质、地球化学找矿信息,在矿区深部圈定1个预测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