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微源互联系统运行控制与故障自愈研究

来源 :北方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lthb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海岛、极区和边远地区要想发展必定离不开安全可靠的电力输入,但是对于现阶段大多数海岛边远地区来说,电力输送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电能质量不高、稳定性差,甚至还有很多无电区。这种情况的形成大多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或气候有关。由于这些地方一般远离内陆且位置较为分散,所以基本只能靠燃油发电进行电力输出,而燃油运输的过程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也无法保证按时给上述地区及时供油;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已经消耗了大量的一次能源,这种消耗带来的后遗症是排出大量温室气体,这直接导致了全球温度升高甚至是全球变暖,现在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就是加速清洁能源代替传统一次能源。而海岛、极区和边远地区等地也恰好含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因此新能源发电互联系统应运而生,系统的出现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海岛和边远地区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甚至可以使用清洁能源进行海水淡化。随着陆地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逐渐对海岛和边远地区的保护和开发重视起来,世界各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参差不齐,但是都已经开始投入研究,我国是人口大国,地大物博,对于此方向的研究也早已经开始。而与传统电网不同的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和本地负载组成的供用电系统其电力供给需经过变流器接入系统,而变流器是由电力电子器件构成,具有惯性小、控制灵活等特点,所以无法用传统的控制方式来进行频率和电压的支撑。因此,如何对这种新型的互联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如何对其进行控制从而使负荷能够得到和传统电力系统一样可靠的电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四个角度出发对互联系统进行研究。1)首先,从运行稳定性的角度出发,针对互联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与传统电网相比,互联系统具有供电灵活性强,设备利用率高、装机容量小,运行更经济等优点,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在分析稳定性时,互联系统的变流器动态响应较快,若要对其内部结构和控制回路进行建模,则需要重新建立适用于其的模型。因此对含下垂控制支撑微源(Droop-control Surpporting Micro Source,DSMS)、虚拟同步发电机支撑微源(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Surpporting Micro Source,VSGSMS)和供电微源(Feeding Mircro Source,FMS)的互联系统进行了建模,并以IEEE-9节点系统为例进行分析。首先,对整个系统进行建模,并通过建模结果计算出系统稳定的关键参数,确定系统临界稳定的取值范围,为互联系统参数设计提供了参考。然后,通过参数设计降低了敏感参数对互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运用灵敏度分析对系统参数优化方案进行了设计,使得互联系统稳定性得到提升。2)其次,从电能质量的角度出发,对互联系统的二次控制进行了研究。受到协同控制技术的启发,该控制器利用局部信息和近邻通信共同执行二次控制动作。频率控制器在保持分布式电源之间有功功率均分的同时,将微网频率快速调整到其标称值。电压控制器在电压调节和无功功率分配这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之间提供了一个简单而直观的权衡。这种设计不需要知道系统的拓扑结构,阻抗或负载。分布式二次控制结构兼具灵活性和冗余性,从而消除了对中央微网控制器的依赖,达到了互联系统灵活性运行的目的。3)然后,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对含集群的互联系统的发电成本和容量约束进行了考虑。提出了一种面向集群的两层协同(two-layer cooperative,TLC)结构的二次电源管理策略,在二次控制过程中同时实现每个集群内所有分布式电源之间的功率分配要求和多个集群之间的经济功率分配要求。在该框架下,所有簇头微源组构成上层控制层,使多个集群簇之间能够进行经济合理的功率分配;所有非簇头微源组构成下层控制层,允许每个集群簇之间进行功率分配调整。所有TLC框架产生的功率不匹配都反馈到一次控制中,以产生频率/电压的额定设定点。值得注意的是,下层和上层的控制器都是基于稀疏的两层网络设计的,允许每个集群中有不同数量且种类不同的分布式电源,从而体现了互联系统的多样性。4)最后,从供电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受双层协同控制的启发,当系统发生永久性故障时,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应对互联系统进行故障自愈控制。首先对系统进行孤岛划分,接着利用拟牛顿遗传算法(GA-BFGS)进行故障重构恢复,此种算法结合了拟牛顿算法和遗传算法的优点,是一种搜索性较强,收敛速度较快的算法。通过该算法的网络重构和故障恢复,可以使互联系统抗故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每家每户拥有汽车的比例正逐年上涨,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也越来越常见,但随着汽车数量的攀升,许多违法的行为比如车辆盗窃、套牌车、违反交通规则行驶以及交通事故逃逸等层出不断,给交通管制带来了很多烦恼。由于车辆的外观、型号相似,仅要通过人力在海量的摄像头中寻找出同一辆汽车是件非常困难以及耗时的事情。因此,使用计算机来辅助人们进行排查任务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方向,车辆细粒度分
学位
随着大学方程式系列赛事被引入中国,电动赛车的安全防范问题已经成为高校车队所研究的焦点,对赛车进行牵引力控制是有效改善这一问题的方法。本文研究的牵引力控制系统(Traction control system,TCS)是以NRT车队的电动方程式赛车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TCS控制电机转矩输出值将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最优滑移率附近,实现进一步提高赛车的行驶安全稳定性与动力性的目的。本文首先通过分析NRT参赛
学位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线性负载接入电网,其产生的谐波和无功电流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系统电能质量降低。为了有效治理谐波污染,有源电力滤波器应运而生,因其能够动态补偿谐波电流而被广泛研究。本文采用T型三电平变流器作为主电路拓扑,对APF控制系统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重点研究电流跟踪控制策略,采用PI+重复控制的复合控制,并对传统重复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讨论提出改进的控制
学位
新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和反调峰特性。新能源的大量接入,不仅会造成配电系统节点电压的剧烈波动,还会增加负荷峰谷差,加大系统的调峰压力。储能通过充放电动作,不仅能减小系统的电压波动,还能缩小负荷峰谷差,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主动配电网中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对新能源以及储能的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在电网侧配置储能,既要面对配置节点过多造成的选址计算困难问题;又要面对多储能选址定容时优化算法容易陷入维
学位
多目标跟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智能体系的各个领域,例如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网络视频成分分析、智慧城市的安全监控和交通管制等,因此多目标跟踪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多目标跟踪整体架构可以划分为三个模块:负责估计任务对象位置的检测模型;负责生成区分不同目标特征信息的重识别模型;以及负责实现相同目标之间相似度度量后进行关联匹配的数据关联模型。本文系统研究了三个模型的相关理论,并基于这些模型的理论基
学位
随着人们对隔离型DC-DC变换器的性能指标日益增高,LLC、DAB等易于实现高性能指标的变换器得到广泛研究和发展。其中,LLC谐振变换器以其特有的可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较低的损耗、传输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等优点逐渐成为主流的DC-DC变换器。但在设计过程中,无论是效率估计、还是闭环控制系统设计,都需要准确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这就需要对其损耗特性、稳态特性以及动态特性以及分别进行建模。因此,本文将
学位
单级式或准单级式AC/DC变换电路拓扑,具有器件数量少,可实现隔离降压功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单相AC/DC变换器中。为防止此电路拓扑中电源侧的二倍频功率脉动耦合到输出直流侧,造成电压波动,通常采用一个容量较大的电解电容并联到输出端口。由于电解电容存在寿命短、可靠性差等问题,近年来,基于电力电子电路的有源功率解耦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针对准单级式AC/DC变换器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压器副边绕组短路控
学位
应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感性本质安全电路属于本质安全领域最基本的电路形式,也是实际复杂本质安全电路进行简化的基础,其中GB3836.4-2010中爆炸性检测所规定的标定电路就采用电感性电路。电感性本质安全电路的电弧放电数学模型是本质安全电路理论研究的基础。本质安全电路最危险的放电形式为电感开路与电容短路电弧放电。论文基于电感性本质安全电路开展理论研究。对电感性本质安全电路开路电弧放电的三种常用数学
学位
本文以数据驱动的建模、辨识与滤波理论为框架,递归最小二乘算法和分布式一致性滤波算法为基础,从离散非线性系统的建模辨识和切换拓扑的传感器网络测量估计两个角度,着重研究了传感器网络的状态一致性最优估计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总结如下:一、针对一般的含有噪声的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利用全格式动态线性化技术,将非线性模型等价转化成基于数据的状态空间模型,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自适应优化递归算法,解决了快
学位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是一种高性能的交流电机,具有低成本、高功率因数、高效率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各个领域。另外,随着对各种电机控制方法的广泛研究,PMSM的驱动系统不断优化。目前发展趋于成熟的控制方法主要有矢量控制、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deadbeat prediction current control,DPC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