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华人跨文化身份建构分析(2006年-2016年)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9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社会,不同族群间的接触与交流频仍,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认同问题突出。身份即认同,少数族裔在试图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努力融入主流社会。身处东西方两种文化中的华人在美国社会遭受身份危机的挑战。新闻媒体,尤其是报纸能借助报道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在促进跨文化认同与相互理解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研究《纽约时报》来解析美籍华人跨文化身份的构建问题。本文应用戴晓东提出的双向拓展模型,即跨文化认同理论,以及collier和Thomas的文化认同理论来进行分析。本文收集了《纽约时报》从2006年至2016年71篇关于45位美籍华人的新闻报道作为语料,以双向拓展模型为框架,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做定性与定量分析。首先探究《纽约时报》对华人的本土文化认同,再讨论其对华人跨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最后分析文化间性的运用对跨文化认同的发展及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启示。本文试图回答:(1)《纽约时报》是如何以价值观为核心来建构华人的跨文化身份?(2)《纽约时报》是如何运用文化间性来促进跨文化认同发展?(3)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可以从中获得何种启示?研究结果如下:第一,作为跨文化身份认同建构的核心,《纽约时报》对华人价值观的双向拓展一方面基于对美国本土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基于对外来中国文化的认同。本土认同可以从内容,显著性以及强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就内容而言,有11种主要的个体主义价值观得到认可。其中,较受重视的依次是独立,能力,抱负。其次,认同的显著性与强度随着报道中反映出的情景语境而变化。同时,还发现11种来自中国文化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其中,较为重要的依次是勤奋,重视家庭,坚持。此外,就《纽约时报》对华人价值取向的双向拓展而言,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人数最多。这表明《纽约时报》在试图增进跨文化认同的同时,仍视华人为外在于主流文化的“他者”,强化了关于华人的刻板印象。除性别外,年龄、职业、学历等人口学特征均对华人的价值取向产生显著影响。第二,与个体主义价值观相比,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报道中得到不同的呈现。文化的差异导致它们被赋予积极或消极的意义,由此产生了文化间性。《纽约时报》运用文化间性,既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似与互补,又指出了其间的差异与冲突,以此来扩大共识,深化理解,促进跨文化认同发展。第三,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由此获得的启示有两点。首先,在传播内容上,为了短期内能尽快得到西方社会的认同和接受,我们应该注重传播与之相近或互补的中国文化价值观。而从长远来看,需着力于阐释不同且易造成误解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如此,不仅减少西方受众对中国文化的偏见,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其次,在传播方式上,我们需在必要时运用西方化的方式来传递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通过对猪miR-149进行靶基因预测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其影响猪颗粒细胞凋亡和卵泡闭锁的作用机制。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sc-miR-149在氧化应激组和正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以及尼莫地平对它的影响。方法:66例急性脑梗死(ACI)病人根据入院时的血压情况随机分为2组:高血压脑梗死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
<正> 角镜两面角误差通常是相对90&#176;而言。这种误差能造成象畸变和焦面错位。然而,制造高精度(达十分之几秒)的两面角,加工困难,成本高昂,因此应根据使用情况裁断出必要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大数据是本世纪以来计算机互联网全面发展普及后的新兴概念,大数据不仅仅是大量数据的集合,而是充分涵盖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传输技术和应用方法,能够在互联网上为多元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将为其他三化提供现代化管理和科技支撑的手段。目前,城镇化、
博尔赫斯作为20世纪主要的诗人和作家之一,留下了一笔值得后人品味欣赏的宝贵的文学财富。关于博尔赫斯的传记版本众多,多与他的创作经历相关,Georgie&Elsa(《博尔赫斯的不幸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改善环境污染,特别是废水和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方面,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以很好地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