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民日报》“三农”报道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liu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每年都会出台一份文件,关注“三农”问题的发展。“三农”问题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随着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出台,“三农”问题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大众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和载体,对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系统对“三农”问题的报道,不仅科学地协调了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成为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动力之一。  本文使用抽样调查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人民日报》的“三农”报道,从报道数量、版面位置、新闻来源、新闻体裁,以及主要议题、报道对象和范围等交互影响的变量出发,将“三农”报道置于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了系统分析。文章还结合中央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辅以少量文献,探讨《人民日报》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及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关注,考察媒体议题的呈现对新型城镇化及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研究显示,2014年至2016年《人民日报》“三农”报道数量稳定且整体呈上升趋势;版面分布相对集中又分布广泛,体现了集中性与全面性的统一;在报道形式上,根据实际需要,采用通讯报道、消息、图片新闻和评论等形式,构建“三农”问题舆论场;在新闻来源上,则明显体现了政治性和方向性。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和政策出台后,《人民日报》加大了对“三农”问题与新型城镇化的报道力度。一方面,根据党和国家政策和工作变化进行政策解读,选题紧扣“三农”,议题广泛,统筹全局;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形式多样,引导社会舆论,较为完整、客观地呈现出“三农”形象。  同时,我们发现《人民日报》“三农”报道,还存在农民话语权的缺失和城乡一体化报道弱化等不足。文章最后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问题相互交织为视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出了深耕报道理念、优化传播路径、实现传媒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改进策略。
其他文献
我国的大众传媒业发展之势迅猛,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大众媒介无时无刻不在提供着鱼龙混杂的信息。媒介传播中大量存在的消极因素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门旨在
期刊
期刊
国家标准GB50204 -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3.5.1条规定 :一、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 ;二、板和墙的钢筋网 ,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 ,中间
学位
电影一直是占据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大众电影百花奖”作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电影奖项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其获奖作品就象征着广大观众的选择,给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
目前全国大约有1.2亿农民在城市务工,这是近二十年来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由于受传统二元制社会结构的制约,农民工在城市处于"经济吸纳、社会排斥"的窘境.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
期刊
建筑施工企业在富于激情的跨越中,愈来愈明显地走到了一个非破不可的“关”口--施工产值越来越多,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rn这是一道生死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