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蛋白激酶C在BmPLV病毒感染的中肠组织中表达分析及家蚕蛋白激酶C抑制因子的原核表达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88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存在于许多的信号通路当中,在生物体内参与许多生理生化过程,比如细胞生命周期中的生长,分化和凋亡,以及病毒的增殖等等。蛋白激酶C家族包括10个成员共由9个基因编码。为了研究蛋白激酶C在家蚕细小病毒样病毒(BmPLV)的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从家蚕中肠中克隆到了一个非典型的蛋白激酶C,并且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了原核表达,以及对表达的蛋白进行了纯化,还制备了多克隆抗体,此外,还以感染BmPLV病毒的感性品种和抗性品种的家蚕幼虫中肠为实验材料,以蛋白质印记法为手段检测了家蚕蛋白激酶C在家蚕感染病毒时的表达。   家蚕蛋白激酶C抑制因子在家蚕抗细小病毒样病毒研究中的被发现,蛋白激酶C抑制因子作为激酶抑制因子能特异的抑制蛋白激酶C作用的发挥。本研究对家蚕蛋白激酶C抑制因子进行了克隆,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对该基因做了表达分析。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   1.家蚕非典型蛋白激酶C的克隆和氨基酸序列特征   在家蚕中肠组织中克隆了非典型蛋白激酶C(BmaPKC)。BmaPKC编码586个氨基酸。BmaPKC包括一个N末端调节区域和C末端激酶区域。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了染色体定位,预测到BmaPKC基因定位在第3号染色体上。通过在线网站预测其细胞定位,可知其定位在细胞质中。   2.家蚕非典型蛋白激酶C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将BmaPKC与表达载体pET-30a连接,重组表达质粒pET-30a-BmaPKC转化E.coli BL21,利用IPTG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经过对诱导条件的不断优化,30a-BmaPKC在21℃,加入0.8 mmol/LIPTG的情况下诱导得到的可溶性的带有6个His标签融合蛋白的量最多。通过Western blot和质谱鉴定显示,所表达的蛋白为一个分子量大小为73KD的融合蛋白,这与我们预测的大小相同。此外用30a-BmaPKC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30a—BmaPKC的多克隆抗体。   3.在感染病毒的家蚕中肠组织中BmaPKC的表达时相   通过Western blot检测0,12,24,36,48,60,72小时感染了家蚕细小病毒样病毒的中肠组织中BmaPKC的表达情况,发现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非典型蛋白激酶C在家蚕感性品种中的表达量不断提高,而在抗性品种中的表达量略低于感性品种,并且表达量变化也不明显。由此推断,BmaPKC在细小病毒类病毒增殖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   4.家蚕蛋白激酶C抑制因子的原核表达   在家蚕中肠组织中克隆了蛋白激酶C抑制因子(BmPKCI)。该片段编码128个氨基酸,包含了三联组氨酸(HIT)保守区域,将基因片段BmPKCI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重组表达质粒pET-28a-BmPKCI转化E.coli BL21。   利用IPTG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在18KD处出现一条特异的蛋白带,与预期的分子量大小相符。
其他文献
建立了快速测定三角褐指藻细胞内脂质的尼罗红荧光检测方法,以15%的二甲基亚砜(DMSO)为渗透剂,渗透温度35℃,尼罗红染料用量为15μL,染色时间为5min,藻细胞密度为OD500=0.5时染色效
生物与岩溶的作用研究对改善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重大的科学指导意义,而生物酶对岩溶的溶蚀驱动作用则是生物与岩溶的作用研究中一个颇具潜力的课题.本文分析了西南典型岩
目的:干扰素(Interferons)是一种具有多功能活性的蛋白质,是当机体和细胞受到病毒或其它诱导剂刺激后,由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能够诱导脊椎动物进入抗病毒
作为液化气、汽油、柴油等气体和轻质油产品的主要生产装置,催化裂化在炼厂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当今社会环境问题突出、燃料油产品亟待升级、高品质汽柴油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对催化裂化装置提出更高要求。如何优化催化装置反应-再生系统操作参数、增加轻质油收率、提高产品质量、最大化经济效益,成为热门研究课题。本文以21集总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探究流化床催化裂化反应的内在机理,旨在准确预测产品分布,优化操作参数,提高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电子束合成纳米材料的新技术,并对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该方法工艺简单,以工业加速器作为辐照源在常温常压下不加入任何催化剂即可从金属盐溶液
城市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产物,由于其产量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严重的环保问题,所以,如何安全经济地处置城市污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开发的工艺路线是热水解、干化焚烧、多效蒸发分级。研究对象是大连污水处理厂机械脱水后的污泥。热水解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热水解温度、反应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越高,压滤后污泥含水率越低,且在190℃以后脱水效果改善不是很明显,且能耗增加,最佳热水解温度在
等离子体法“原位”合成双氧水和TS-1催化丙烯气相环氧化的研究已经初步取得了成果,烯烃的气相环氧化可以避免溶剂的问题,工业前景更好。我们对氢氧等离子体法产生的H202和TS-1催化乙烯、丁烯气相环氧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本文主要考察了反应条件、TS-1母体、TS-1改性对烯烃气相环氧化的影响。1、反应温度为110℃,乙烯的空速为5h-1时,TS-1分子筛催化乙烯气相环氧化的性能较好,乙烯的转化率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