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X22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_ak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状腺癌在近年已成为内分泌系统里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在女性患者当中。甲状腺癌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并且据预计,到2030年其将会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的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多来源于甲状腺的滤泡上皮,其病理组织分型中,最为多见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其多发于年轻人,预后相对较好,约占总数的85%以上。尽管大多数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患者经过规范有效的外科手术和联合辅助治疗后,通常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预后较差,易复发转移,甚至死亡。而在基因研究上的不断进展更好的阐释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如BRAF基因突变、TERT基因启动子突变、RAS基因突变等。但仍然有一些甲状腺癌中的基因改变事件未能被进一步研究,仍需深入探索,尤其是对新的抑癌基因的研究方面,进展相对较慢。
  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新的分子基因改变事件,我们随机在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甲乳外科标本库中选取了19例原发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相邻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运用双端平行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随机选取的组织标本进行了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及生物学分析。还采用EBSeq软件进行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与分析表达差异倍数、生存功能分析、查阅文献等方法结合,最后将TBX22基因确认作为本次研究的基因。接着,我们随机入组了45对原发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癌组织标本和相匹配的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TBX2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且接着运用了siRNA干扰技术(下调基因表达)和过表达质粒载体(上调基因表达)两种方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细胞株(TPC1、BCPAP、KTC-1)中TBX22基因的表达进行干扰,以进一步研究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生物学功能。我们应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来检测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能力;又应用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来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应用流式细胞凋亡实验来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1.TBX22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组织与较其相配对的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前者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01)。
  2.TBX22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呈负性相关,即TBX22基因低表达具有更严重的淋巴结转移。(本院数据:(54.55%vs91.30%,p=0.005;TCGA数据:34.66%vs54.18%,P<0.001)
  3.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联合分析发现以下几项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TBX22基因表达水平(OR0.490;95%CI0.325-0.740;P<0.001),组织学类型(OR0.392;95%CI0.243-0.632;P<0.001)以及肿瘤大小(OR0.370;95%CI0.235-0.583;P<0.001)。
  4.经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TBX22基因表达下调时与对照组相比会促进细胞生长增殖(p<0.05),而将TBX22基因表达上调时,则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5.在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中,发现TBX22基因表达下调时与对照组相比会增强细胞的迁移侵袭(p<0.05),而将TBX22基因表达上调时,则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6.TBX22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不影响细胞凋亡。
  结论:本研究通过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子生物细胞实验等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明确了TBX22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发挥了抑癌作用,其过表达能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且与淋巴结转移呈负性相关。TBX22基因作为一个新的抑癌基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研究目的:  探讨3,4-苯并[a]芘(Bap)促进腹主动脉瘤(AAA)形成的分子机制。  研究方法:  1.体内实验:随机将C57/B6j小鼠(6-8月龄,雄性)随机分成以下几组(n=12):①空白对照组:无处理;②中链三酸甘油脂油组(BaP溶媒);③AngⅡ+BaP组:AngⅡ0.72mg/kg体重/天,BaP10mg/kg体重/周;AngⅡ给药依赖于渗透泵。计算AngⅡ浓度并准备AngⅡ溶液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于血管内膜表面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管基本组成部分,通过产生、释放、活化并调节多种生物学活性物质来发挥作用。糖萼是内皮细胞顶端表面的一层多聚的富含糖的网状结构,不仅构成血管通透性屏障,还参与调节炎症反应和血流剪切力的机械传导等重要生理功能。内皮细胞及其表面的糖萼共同对微循环稳态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破坏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心房颤动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学位
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医学技术的进步,通过手术可以治疗越来越多的疾病。腹部手术创伤可能导致严重的急性和慢性疼痛。随着ERAS理念的流行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围术期疼痛对病人的影响。控制围术期疼痛的方法有很多,尤其是近年区域麻醉技术的发展,为麻醉医生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来控制术后疼痛。  自2001年Rafi引入腹横肌平面(TAP)阻滞以来,TAP阻滞已成为术后多模式镇
学位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为世界第7大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全世界食管癌新发病例约32万人,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其死亡率居中国恶性肿瘤的第4位。食管癌主要有两种病理类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食管腺癌(EAC),其中ESCC是较为常见的类型,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食管癌患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晚期。目前对于食管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而对于非手术的
学位
背景:内皮糖萼(endothelial glycocalyx,EG)是覆盖在血管内皮表面的凝胶状层。EG在调节内皮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血管通透性,机械转导以及内皮细胞和循环血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EG结构十分脆弱,容易在围术期被各种酶和炎性介质损伤脱落,尤其在心脏手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纤溶系统的激活和全身炎症反应等都会导致EG损伤脱落,但是临床上用于保护EG的药物和手段较少。氨甲环
学位
大多数患者出现术后睡眠障碍(postoperative sleep disturbances,PSD),常常抱怨入睡困难、睡眠效率低、夜间易醒,增加循环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并发症,使机体功能恢复滞后,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满意度。基于此,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PSD,可能对手术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影响。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睡眠状况的效果。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