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中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j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最早实行考试的国度,在考试制度、实践、思想等方面存留下了许多宝贵而丰富的遗产。陕甘宁边区中等和高等学校在延安时期所创造的别开生面、独具特色的考试制度及其方式,也是中国考试制度中非常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大部分研究者侧重于研究中国古代、民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考试制度、思想和实践,而对于老解放区的考试研究则无人问津,尤其是对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中高等学校考试研究则比较少。但是,陕甘宁边区在极端的环境中创造、开辟了各级各类教育,考试作为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不可忽视,对其深入的研究不仅必须而且很有必要。为此,通过最新掌握和占有的一手文献史料,深入、系统地研究边区中等和高等学校考试制度,客观地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校在极端恶劣的时空环境下开展的考试,进一步完善、丰富边区教育史。本研究在立足于史料的基础上,以陕甘宁边区中高等学校所实行的考试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边区中高等学校在考试管理、职能、类型、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和实施程序,所形成的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选题缘由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关于本研究的相关著作和一手文献史料,界定了陕甘宁边区、教育考试、陕甘宁边区中高等学校考试制度这三个核心概念,介绍了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二是陕甘宁边区中高等学校发展历史及其共性。主要从边区中高等学校创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背景,边区中等学校发展历经的五个阶段,边区高等学校发展历经的三个重要时期,边区中高等学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三是陕甘宁边区中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构建过程。陕甘宁边区中高等学校考试制度主要包括招生考试制度和学业考试制度两个方面。招生考试制度由招生管理、招生学员动员、招生标准、招生方式、招考内容等构成;学业考试制度包含考试管理、考试职能、考试类型及其核算标准、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方法等。四是陕甘宁边区中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特征。通过分析边区中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构建过程,揭示出其招生考试制度特征是:重视学员的思想政治表现,将政治要求列为招生的首要条件;放宽招生的年龄条件与文化程度限制,大量招收工农出身者入学;实行定期招生与“随到随考”相结合的招考方式。边区中高等学校学业考试的主要特征是:边区中高等学校考试由旧型考试制度向新式考试制度转变的嬗变性、考试内容和标准注重实用性、考试方式和方法呈现多样性、考试过程和纪律凸显人格性、考试材料和纸张注重节约性、考试评卷和阅卷注重民主性等。五是陕甘宁边区中高等学校考试制度实施的效果及其评价。理清了陕甘宁边区中高等学校考试制度构建与实施的关系;阐述了边区中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实施效果,既彰显出教育功能,又凸显了社会功能;而且边区中高等学校在构建考试制度的过程中,既凸显出特定的历史意义,又表现出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其他文献
新加坡与我国在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其教育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积极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教育改革会有一定帮助。新加坡的大学入学考试即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高级证书考试(GCE A水准考试),同我国高考一样,每年举行一次,由新加坡教育部(MOE)、新加坡考试评估委员会(SEAB)和英国剑桥大学地方考试委员会(UCLES)联合开展。本研究主要结合新加坡的教育背景、考试制度和考试大纲,对近十年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下,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迫切渴求会学习、会思考、能创新、能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而这些能通过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来实现。因此,教育教学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阶思维,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深入程度,全面促进各方面能力发展。现阶段我国对教育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且未能渗透到具体学科的教学实施。反观计算机领域的深
水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它的布局分布往往决定着人类的生存格局。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水的分布往往体现在时空分布平衡上。随着人类群体的壮大,自然状态下的水并不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而对于定居的人类来说又不能频繁地随水迁徙,因此只能改变水的分布状态,才能解决人类生存的需要。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人类生存必须面临的问题。水库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人地互动的产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人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旨在培养一流人才,而一流人才较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其创新性。创新离不开科学探究,因此科研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科研能力是一名优秀高校本科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针对于本科生科研能力在理工科等具体学科领域上研究的缺失,本文以物理学这个学科专业为立足点,对物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评价与培养展开探究。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与科研能力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初步确定了26个
在基于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研究中,绝大多数的研究强调文本材料对于词汇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本研究侧重视听输入,特别关注不同字幕类型和后测通知这两种手段对视频的强化作用。本研究探索了三种字幕类型(无字幕,关键词字幕和完整字幕)和后测通知情况(告知和不告知)以及这两个变量的组合对于观看三个短视频片段时的初始词汇习得的影响。探索了六种可能的情况,将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来自厚德外国语学校的60名小学生
托马斯·品钦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迄今为止创作并出版了 8部长篇小说。他的作品在世界上获得诸多权威奖项的认可,颇具世界影响力。本文聚焦于品钦的早期作品《拍卖第四十九批》,研究中遵从品钦创作思想的发展历程,辅以福柯的权力观与历史观解读《拍卖第四十九批》中的丰富意蕴。《拍卖第四十九批》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叙述了一名叫奥迪帕·马斯的妇女揭露了一个历史悠久的邮政系统“特里斯特罗”的故
美国当代知名科普作家、专栏作家、新闻工作者卡尔·齐默所创作的《她笑似其母》是一本遗传学科普读物,该书于2018年5月出版发行,共十九章。作者结合其自身经历讲述了遗传现象,探讨了遗传的力量及其对人类族群的影响。本报告选取该书序言、第五章及第六章作为翻译实践材料,结合郭建忠提出的科普文本的科学性、文学性、通俗性、趣味性等特点,探讨了适用于所选科普文本的翻译方法。为使译文具有科学性,笔者翻译专有名词和缩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