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人生的二重奏—仕与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仕宦和隐居文化十分发达,诗人孟浩然不可避免地受到该文化的影响。他一生都在仕与隐之间矛盾挣扎。孟浩然的隐居之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襄阳闭门读书时期,这一阶段孟浩然隐居鹿门山和南园,一方面醉心山林,一方面希望通过隐居扬名,走荐举的路子入仕。第二阶段是长安科举献赋时期。年过四十,仍然没有人推荐孟浩然做官,孟浩然决定入京赶考,却名落孙山。科举落第之后,孟浩然打算献赋来求功名,也没有得到权贵和皇帝的赏识。接连碰壁,孟浩然心灰意冷离开了长安,开始了第三阶段——漫游山川时期。漫游山川时期孟浩然数次拒绝荐举,最后在张九龄幕府任从事,不久后也离开了。孟浩然主要通过荐举、科举、献赋、幕府四种方式求仕。他首先选择的是荐举,玄宗朝放松了对被举荐者的身份限制,平民也可以得到举荐。韩朝宗曾经约浩然一起去长安,要推荐他入朝,孟浩然因为“饮酒正酣”,让韩朝宗空等,错失机会。荐举失败后,孟浩然想要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对于士子而言是最正统的出仕方式,进士在唐朝极为清贵,历来是入仕首选。孟浩然在四十岁那年参加科举,名落孙山。紧接着,孟浩然准备献赋来求功名,玄宗朝因为献赋得官的不在少数,杜甫就是一例,但是献赋也石沉大海。最后,孟浩然入张九龄幕府做从事,不久就辞职回家。从事是幕职泛称,孟浩然入幕府一是因为幕府用人不拘出身,白衣也可入幕,二是幕主位高权重,如果得到幕主赏识,就会以幕职为属下申请朝中官职。孟浩然入仕和隐居都有特定原因,他想要做官一是因为家学渊源,二是因为家贫,想要更好地奉养双亲。他坚持归隐一是因为厌恶官场的无聊,二是真心热爱山林。但是孟浩然并不适合官场,他几次求仕均以失败告终,分析孟浩然失败原因,发现主要是因为他性格疏狂清高,能力不够,而且入仕之心不坚定。孟浩然身上有魏晋风度的影子,崇尚自然率真任诞,而且清高放不下身段,这些性格特征决定了他在官场的处处碰壁。他能力也不足,缺乏对入仕的合理规划,见识和阅历也不够,从不关心时事,一名官员身上应有的素质孟浩然都没有。最致命的是,孟浩然入仕之心不坚定,终身在仕与隐之间矛盾挣扎,韩朝宗和曹三御史先后举荐,孟浩然都放弃了,干谒的时候放不下身段,一旦碰壁就退缩,这些特质决定了孟浩然在入仕方面的一无所获,布衣终身绝非偶然。
其他文献
Wnt信号通路是参与胚胎及器官发育的主要4大类信号传导途径之一,对胚胎及器官发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其在疾病产生中的作用做了简要的概述,以期在发育生物学、生物医学及
<正>郁贤皓先生白下名师,教坛宿匠,淹贯群籍,博涉人文,尤以精研诗仙李白与唐代文史蜚声士林。与众多同辈人相比,他的阅历特别丰富,尝服务于新闻团体,当过《新华日报》通讯站
网络群体极化是个体网民情感累积、聚群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群体情感宣泄的过程。在网络虚拟世界表现出非理智与情绪化、匿名性与去个性化、突发性与演化迅猛等特征。以网络群
几年前,如果有居民义务喂养流浪猫,总会得到人们的赞许,但近段时间,时常听到围绕社区流浪猫的另一种声音:不应以一些人的“爱心”喂养而影响别人的生活和休息。甚至有的社区
像任何复杂的现象一样,城市的兴起根植于过去的历史,而所有城市的兴起也并不是出于同一根源,如果我们要鉴别某个城市就必须追溯其发展历史。相比较西欧封建型城市与中国封建
<正>教育作为艺术化实践的根本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内在修养与教育人生的自我历练,在于教师教育个性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教育必须让教师感觉到置身教育体制中的个人存在之于教
期刊
<正> 古印度寓言里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盲人生平未曾见象,遂以其所摸象之一部分为象之全体,故摸其尾者谓象如绳、摸其耳者谓象如扇、摸其腿者谓象如柱,盲人因所摸处不同而感
针对扫地机器人的总体设计和姿态检测、运动方向检测及控制算法等问题,设计了一款以电子罗盘传感器和MEMS传感器融合进行姿态检测和运动方向检测的扫地机器人系统,所选用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