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宅及其环境问题,是城市规划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适宜的人居物质环境建设越来越获得重视。而考虑到我国早在2001年就已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预计在2025年成为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超老年型国家的背景,对占比较大并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群体的居住适宜性研究日益迫切和重要。其中,老年人群体的居住适宜性评价是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以空巢老人和社区居家养老群体为研究对象,从老年居民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借鉴“宜居城市”、城市舒适物相关研究的指标体系框架,通过解析老年居民在城市物质空间中的时空行为,针对不同自助能力老人在邻近尺度和局部尺度从住宅小区内部环境、服务设施可获得性(生活、居家养老、医疗、体育休闲等)及小区周边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包括20余个二级指标的居住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南京市建邺区为研究区,基于POI数据、房产数据、OSM数据、小区空间分布数据、绿地空间分布数据、水体空间分布数据、建筑基底数据、三维建筑数据和遥感影像、住宅小区人口统计数据等多源时空数据,结合百度API实时交通时间数据采集,采用综合指标模型对老龄化视角下建邺区386个住宅小区的居住适宜性进行测度。对测度结果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评估不同居住适宜性等级的住宅小区各项资源配置情况。并利用住宅小区评估结果与老年人口分布数据,通过因子叠置分析法,对需求程度与居住适宜性的匹配情况进行解析。研究结果可以为老年人的居住选择提供参考意见和引导,同时为政府部门对现有住宅小区的宜老化改造提供重要信息。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在邻近尺度的评价中,住宅小区居住适宜性等级空间差异明显。宜居性较好的小区集聚在三个地方,首先是奥体中心附近,尤其是奥体东部和奥体北部,较多住宅小区评价等级为优;其次为莫愁湖周边和南湖西北部地区;再次为万达广场地区。而南湖街道南部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小区居住适宜性较差,江心洲和双闸街道的大部分小区居住适宜性差。(2)局部尺度评价中,基于步行交通方式的居住适宜性评价等级较高小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往市中心方向偏移的特点;在公共交通方式下,居住适宜性评价等级好的小区明显呈现出沿公共交通线路密集地区分布的趋势,尤其是靠近莫愁湖的市中心区域,此外地铁的存在大大改变了不同小区的资源可获得性;自驾出行方式中,评价结果较公交和步行方式有一定差异,宜居性差的小区数量显著下降,主要集中在湖西街、南湖和江东地区。(3)在三种出行方式下,公交出行的服务设施可达性小区差异最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邺区内公共交通设施配置有待优化;三种出行方式容忍阈值内加权平均时间标准差最大的为养老设施和休闲设施,反映养老设施和休闲设施在未来的小区适老性改造中要作为重点建设方向。(4)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居住适宜性较差的小区在资源组合中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住宅小区内部环境差-生态环境差-其他服务设施资源中或高的组合,一类是住宅小区内部环境好-生态环境好-其他服务设施资源为低或者中的组合,在奥体南部和江心洲地区进行服务设施网点的优化和靠近市中心地区进行小区内部环境适老性的改善将有助于较好提升老年人的宜居性。(5)现有老龄人口分布高的地区,与步行和公交出行方式下居住适宜性评价等级较好的小区空间匹配较好,而与自驾的出行方式的宜居性评级匹配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