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解毒基因和肠道细菌介导宿主对豌豆的适应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a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菜蛾与十字花科植物协同进化,寄主范围包括野生的和人工栽培的十字花科植物。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小菜蛾的寄主范围出现了扩张,不仅能取食十字花科植物,也能危害豆科植物豌豆。然而,目前关于小菜蛾适应豌豆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探索小菜蛾适应豌豆的能力和分子机制,对深入了解小菜蛾的进化及其与植物的互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以上科学问题,本研究将长期适应萝卜的实验室小菜蛾种群,转至豌豆上驯化一代或连续驯化多代,分析小菜蛾种群适合度的变化,以及驯化各世代下基因表达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可塑性,揭示小菜蛾适应豌豆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菜蛾适应豌豆的种群适合度效应通过生命表分析可知,随着在豌豆上驯化世代的增加,小菜蛾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显著缩短,而成虫寿命和产卵期却显著延长。小菜蛾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及净增值率(R0)随着驯化世代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而平均世代周期(T)却显著缩短。小菜蛾在豌豆上驯化一代,存活率仅9.5%,而驯化至九代时,存活率提高至65%,表明小菜蛾能够快速适应寄主豌豆。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小菜蛾适应豌豆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生物学基础。2.小菜蛾适应豌豆的肠道细菌响应机制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小菜蛾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适应萝卜的小菜蛾种群的肠道最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其次为厚壁菌门;当长期适应萝卜的小菜蛾种群转至豌豆上连续驯化五代,肠道最优势菌门由变形菌门转变为厚壁菌门;而后将该种群重新转至原寄主萝卜上培养两代,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再次发生显著变化,厚壁菌门的丰度显著降低,而变形菌门的丰度大幅提高,且两菌门的丰度接近于长期适应萝卜时两菌门的水平。这些结果表明小菜蛾取食的寄主植物能够影响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通过差异分析发现在种的分类水平上,厚壁菌门的产酸肉食杆菌的丰度随着小菜蛾在豌豆上驯化世代的增加而提高,随后重新转至原寄主萝卜上饲养两代,该菌株的丰度又显著降低,暗示了该菌株可能与小菜蛾适应寄主植物豌豆有关。通过喂食增加小菜蛾肠道内产酸肉食杆菌的丰度,结果发现该菌株能够提高小菜蛾在豌豆上的存活率。基于小菜蛾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的分析,我们发现肠道细菌能够帮助宿主消化食物、为宿主提供营养物质,也能参与代谢有毒物质,从而提高小菜蛾的适应能力。3.小菜蛾适应豌豆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从转录水平揭示小菜蛾适应豌豆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当长期适应萝卜的小菜蛾种群转至豌豆上驯化一代或连续驯化多代后,体内大量跟表皮结构相关的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小菜蛾在豌豆上连续驯化八代,解毒作用相关基因和响应外界压力的基因显著上调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小菜蛾一方面可能通过改变自身的表皮结构以阻止或减少植物毒素的进入,另一方面可能通过提高对植物防御性成分的解毒能力,从而提高在豌豆上的适应能力。此外,当长期适应萝卜的小菜蛾种群转至豌豆后,大多数消化酶基因下调表达,表明小菜蛾的消化作用受到了抑制。4.小菜蛾适应豌豆的遗传基础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探索小菜蛾适应豌豆的遗传基础,结果发现最有可能与小菜蛾适应豌豆相关的QTL位于6条scaffolds上。功能注释发现1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4个解毒相关基因和5个消化酶基因可能参与调控小菜蛾对寄主植物的适应。综上所述,小菜蛾可能是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调整自身的表皮结构以及提高对植物防御性成分的解毒能力,从而适应寄主植物豌豆。
其他文献
旋覆花为菊科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善降胃气,止呕噫,以及化痰平喘,消痰行水而除痞满等功效,是治肺、胃气逆病证之要药。欧亚旋覆花是研究旋覆花植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其化学成分更为丰富,有研究表明:倍半萜和黄酮类成分等为欧亚旋覆花的主要化学成分,亦是其发挥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基于HPLC指纹图
清朝对新疆土尔扈特部的管理是仿照科布多杜尔伯特之例施行,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政策和笼络手段,而将该部纳入清朝外藩蒙古的管辖体制之内。第一章,梳理清朝接纳和安置土尔扈特部情况,指出清朝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该部东归的消息,并适时地调整应对策略,而该部东归后,清朝立即先发制人与俄罗斯交涉,最终俄罗斯只得承认既定事实。清朝动用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对其进行接济,并派员教习种地,使之有长久生计,并以该部西迁之前的游牧
糖不仅是生命体重要的结构组分和能量来源,而且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糖抗原和糖抗体与细菌感染、细胞癌变等一系列疾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研究疾病相关糖抗原和糖抗体,对疾病的诊断、分析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论文针对疾病相关糖抗原和糖抗体进行了制备、分析及免疫学应用。具体来说,本论文分为三部分研究内容:第一部分是针对异种糖抗原L-Rha的抗体的制备和分析;第二部分是L-Rha
学位
徐深气田属于高压、高温和高含CO2的酸性气藏,储层主要以火山岩为主,裂缝比较发育,岩石具有高硬度、高研磨性和高可钻性。在钻井过程中,面临钻井易发生井漏、钻井效率不高,增大钻井风险时间、钻井事故频出等问题。一旦发生井喷等重大井控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和经济损失,因此对徐深气田钻井井筒完整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深入开展了提高徐深气田钻井工程井筒完整性关键技术研究,针对与徐深气田钻
胶体体系是由分子间作用力驱动形成的分散体系,包括微乳液、泡沫、凝胶等,这些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微纳结构,并且其组成分子通常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通过吸附作用能够实现对无机固体颗粒的修饰,不仅能够作为制备纳米材料的微反应器,并且可以赋予纳米材料以胶体分散性,这些特点使得胶体体系成为制备纳米材料的优良模板。量子点是一种三维量子限域的纳米材料,基于其特殊的纳米效应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在光电器件、生物成像、环
第一部分:巩膜上静脉注射高渗盐水联合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刺激诱导肝郁证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目的:通过巩膜上静脉注射高渗盐水结合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的方法获得肝郁证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方法:将90只8~12周龄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高眼压组、肝郁高眼压组,各30只。空白组、高眼压组正常饲养4周,慢性高眼压组给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刺激4周,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血清皮质酮检测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