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聊斋志异》看中国古代文人的“士不遇”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lo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者蒲松龄在小说中倾注了毕生心血。《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其中以士子的形象最为突出,聊斋士子的经历与现实生活中的士人生活有着相似之处,小说中描写最多的也是他们的不遇感慨,诸多的“士不遇”描写感人至深,从而使《聊斋志异》成为“士不遇”的集大成者。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是文学史中的“士不遇”主题。首先是对士的概念界定,结合学者的研究对《聊斋志异》中的“士”进行范围确定,《聊斋志异》中的“士”指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包括秀才、举人等。然后是“士不遇”主题的梳理,理清“士不遇”在各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分析他们“士不遇”的感情内涵,从而突出《聊斋志异》在“士不遇”主题上的创作成就。第二部分分析《聊斋志异》中的“士不遇”。“士不遇”描写贯穿《聊斋志异》全书,在小说中,“士不遇”主要与科举关系密切。聊斋士子大多勤学苦读,追求有朝一日能够取得功名,但是聊斋士子在科举上多不顺,不能顺利的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造成聊斋士子不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包括科举考试名额上的限制、科考中存在的舞弊、关节运用以及捐纳等,主观上则是聊斋士子自身的原因,如在科举考试时的心态以及士子本身的性格,这些主客观原因造成了聊斋士子的不遇。第三部分是以《聊斋志异》为出发点,从《聊斋志异》的“士不遇”进而反思中国古代文人的“士不遇”。《聊斋志异》中的“士不遇”与古代文人的“士不遇”有许多共同点,作为儒家士人,他们一直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百折不挠,他们有着正直的士人品格。但是,时代在变化,士人的地位一直在下降,在不遇的时候他们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愤慨,众多的作品汇成了“士不遇”的文学创作传统。
其他文献
我国已在多个地区进行了20余口煤层气U型水平井施工,但总体尚处于勘探实验阶段。为了研究潘庄地区煤层气U型水平井施工技术工艺,以寺河井田西区煤层气U型水平井为例,分析了实
目的调查分析出国劳务人员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泰州市30家劳务输出公司抽
目的:分析2006~2012年南昌市乙肝流行病学及其时空聚集性特征,为当乙肝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06~2012年南昌市乙肝病例资料,通过《南昌
结合GPS控制网和三等精密水准网的对比试验,构建了GPS测高技术中高程拟合模型,据此对锦赤铁路三标段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实例中选取多项式曲面拟合方法,进行高程内插计算,并将
<正>江苏省东海县幼儿园注重幼儿的感恩教育,持续开展"画出心中漂亮妈妈"活动,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画笔,勾画出心目中最美丽形象,作为献给妈妈的"礼物"。图为县城幼儿园孩子们
期刊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对其骨、钙代谢的影响。方法对发病3天以内入院的170例急性期老年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114例,脑出血患者56例。分别于发病3天内及发病1
摘要:由于少筋混凝土铁路桥墩截面配筋率低导致其延性较差,在地震中易于遭受破坏,本文通过建立少筋混凝土铁路桥墩在地震作用下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比较分析了配
<正>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因受很多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如教学资源不能及时调控、指导观察不能形象再现、评讲修改不能直观展示
工业化、城市化必然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一般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机械化生产,产生农村剩余劳动力,之后流动到城市就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