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初步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han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中国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和排放的污废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及其水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其合理配置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广泛参考前人关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以南四湖流域为研究对象,进行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1.详细分析了南四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状况及水环境现状,统计了近年来该流域供用水资料和供水工程情况。在划分水资源计算分区的基础上,进行了南四湖流域水资源分析计算,计算得出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3.6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39.21亿m3,扣除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10.33亿m3,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2.81亿m3。 2.对南四湖流域规划水平年(2015年)不同保证率下的生活、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的需水量运用定额分析法进行了预测,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保证率为50%、75%、95%的情况下南四湖流域规划水平年(2015年)的总可供水资源量分别为77.66亿m3、70.97亿m3、66.02亿m3,总需水资源量分别为81.33亿m3、87.82亿m3、92.67亿m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流域需水量将会越来越大,供水量的增长要滞后于需水量的增长,南四湖流域未来的缺水情况将变得更为严重,供需矛盾相当突出。因此,除了大力开源节流外,要进行合理有效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3.系统论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意义和原则等基本理论,并对水资源配置方法进行了探讨,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运用多目标规划理论建立了南四湖流域规划水平年(2015年)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模型以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探讨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目标的量化方法,分析确定了模型各参数,并调用Matlab软件优化工具箱进行编程求解,得到南四湖流域规划水平年(2015年)不同保证率下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并对配置成果进行分析,为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了依据。最后,针对南四湖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配置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作为在国际上使用范围比较大的语言,提高英语的普及率从某种层面上已经上升为一种适应一体化的表现。本文主要聚焦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意义、现状以及今后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情感教育  引言: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有着自己的情感。因此通过语言来进行情感的表达也已经成为语言应用与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方向。英语在整个世界上拥有着极为广泛的使用群体。通过英语的学习,不仅可以作为一
《浙江通志》总纂沈曾植寓居上海租界,团结当时国内学术界众多学术名家从事《续修浙江通志》工作,讨论修志体例,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续补相结合,推出修志成果副产品,在方志编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借鉴中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其中记载了大量的廉政史实.天一阁作为中国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
嘉定《赤城志》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宋代志书之一,历史上素称佳志.由于历史客观条件限制,该志亦颇多缺漏讹误之处.文章对该志《秩官门》所载唐代台州首官情况分缺漏失载、人
旧志的整理和保存是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旧志普查、编辑目录提要、索引、整理出版、辑佚以及数字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今后需要加强资源整合,提高整
瑞安孙氏家族几代人精于治学,潜心浙江乃至跨省方志编纂整理研究工作,兀兀穷年,并跻身方志名家行列.这种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修志传统的执着精神不朽,将激励后人努力前行.
清光绪《永嘉县志》由永嘉知县余干张宝琳延聘黄岩王棻、嘉善戴成弼、瑞安孙诒让等于光绪五年(1879)创修,光绪八年刊行.该志吸取清乾隆、咸丰旧志的长处,文献宏富,资料精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地理信息的处理已由单一的数据运算,朝着与Internet结合的多属性信息处理变化。传统的信息处理方法难以满足要求,GIS(地理信息系统
本文以沈阳地铁一号线启工街站为工程背景,给出了地铁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采用现场监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影响地铁深基坑稳定的主要因素,得到了地铁车站深基坑的变形规
何谓口述历史,其发展轨迹与现状如何,其存在的作用与局限有哪些?如何看待口述历史学科存在的诸多分歧与争议?口述历史与二轮修志如何做到良好结合?本文以方志编纂为旨归,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