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胰腺炎疗效的Meta分析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20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收集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应用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胰腺炎提供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
  资料与方法:采用计算机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其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Library。中文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重庆维普数据库(VIP)。检索文献起止时间为从建库起至2018.08.03。全面搜索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有关文献,筛选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胰腺炎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章,按照制定好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员独立完成采集、筛选,对于不确定的文章可请求第三方专家仲裁。纳入研究的文章质量评价采用改良后的Jadad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打分。提取文章基本信息输入RevMan5.3软件进行风险偏倚评估。收集文献终点指标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得出森林图、漏斗图,必要时做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
  结果:
  根据制定好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16篇文章、1255名患者入选本次研究,且入选文章皆为中文文献。改良后Jadad质量评分显示: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均在2-3分之间。各个临床终点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医常规治疗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复发率分别为:[OR3.37,95%CI(2.38,4.78),Z=6.82,P<0.00001]、[OR0.04,95%CI(0.01,0.10),Z=6.40,P<0.00001],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常规治疗组相比,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较低的复发率;记录总有效率这项终点指标的14篇文章的漏斗图显示:各散点分布均匀、对称,且均在95%可信区间,显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小。临床症状积分如腹痛评分、腹胀评分、腹泻评分、黄疸评分、消化不良评分:[SMD-0.94,95%CI(-1.20,-0.67),Z=6.95,P<0.00001]、[SMD-1.16,95%CI(-1.43,-0.89),Z=8.37,P<0.00001]、[SMD-0.82,95%CI(-1.08,-0.55),Z=6.12,P<0.00001]、[MD-0.40,95%CI(-0.51,-0.28),Z=6.70,P<0.00001]、[MD-0.43,95%CI(-0.60,-0.27),Z=5.10,P<0.00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实验室指标:脂肪酶[MD-18.02,95%CI(-24.52,-11.53),Z=5.44,P<0.0000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淀粉酶、对氧磷酶:[SMD0.16,95%CI(-0.56,-0.88),Z=0.44,P=0.66]、[MD-25.41,95%CI(-77.44,-128.26),Z=0.48,P=0.6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具有异质性。进一步做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发现:年龄原因可能是发生偏倚的原因。剔除偏倚较大的文章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无明显异质性:[SMD-0.49,95%CI(-0.81,-0.18),Z=3.06,P=0.002;I2=0%]、[MD76.64,95%CI(42.61,110.66),Z=4.41,P<0.0001;I2=0%]。表明中西医结合组对于实验室指标的恢复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年龄可能是造成异质性的因素,其他因素也可对结果造成影响,故解释此两项结果须谨慎。
  结论:
  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较大优势。在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促进症状的改善、以及实验室指标的恢复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中医论治多从肝郁脾虚角度、以及从气、湿、痰、瘀等方面进行论治,通过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脾益胃等方法可以达到标本兼顾,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疗效的目的。但是由于采集的所有文献方法学质量均不是很高,大多未提及随机方法,盲法实施不明确,撤出退出病例不详,中药干预存在配方、剂量、疗程等不一致性的情况,导致无法达成一个明确的结论。因此,为增加中西医结合治疗CP临床疗效可靠性与明确性,以后仍需要大量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随机试验研究。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温光条件对小麦生态不育系周13S-1和胞质不育系V太911289a雄性育性的影响,探讨两个不育系雄性育性的转换机制,为周13S-1利用和胞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拓建提供依据,于2003~2005年在湛江进行了小麦生态不育系周13S-1和V太911289a的分期播种试验和V太911289a的人工定温定光试验。结果表明:2004~2005年周13S-1育性变化趋势为“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不
学位
茄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重要蔬菜之一,也是保护地大面积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近年来,随着保护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壤次生盐渍化日益严重,对茄子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很大。因此深刻了解盐害机理,选择耐盐性茄子品种,进行抗盐栽培,对茄子的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紫月、茄杂二号、紫光、快星、长野狼、墨星一号六个品种为试材,以NaCl和Ca(NO3)2胁迫对茄子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研究内容,比较六个茄子品种对不
黄曲霉毒素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并具有强致癌性,是已知对人畜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它可存在于粮食、饲料和土壤中,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能在畜产品中残留,因此,如何消除黄曲霉毒素的潜在威胁是当前饲料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蒙脱石性质稳定,作为霉菌毒素的结合剂在工业化大规模饲料生产中呈现出良好应用前景.该研究通过等温吸附与解吸、透析、离体肠囊、急性小鸭毒性、肉仔鸡饲养试验和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
学位
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开展的研究多局限于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而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研究还不够。在本研究中,采用静态箱法以湖北省咸宁市贺胜桥镇几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林地,果园)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可携带的红外气体分析仪(ZFP-5),通过野外测定对土壤CO排放规律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并且利用
学位
氟虫腈(Fip ro nil),第一个商品化的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是作用于昆虫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神经性毒剂,对农作物害虫特别是鳞翅目类和鞘翅目类具有优异的杀虫效果,但是由于对水生生物和蜜蜂存在较大影响,以及抗药性和残留问题的日趋严重,自2009年开始,氟虫腈在中国境内仅限于卫生害虫和种子处理范围内使用。近年来,作用于烟碱型乙酰胆碱( nAC h)受体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也逐渐产生。为
水稻干尖线虫( 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1942)和菊花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ritzemabosi(Schwartz,1911) Steiner&Buhrer, l932)属于线虫门( Nematoda)、侧尾腺口纲( Secernentea)、滑刃目( Aphelenchida)、滑刃亚目(Aphelenchina)、滑刃科(Aphel
盔唇瓢虫族Chilocorini Mulsant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瓢甲总科Coccinelloidea,瓢虫科Coccinellidae。该族昆虫主要捕食蚧壳虫,少数种类捕食蚜虫、粉虱等,是重要的天敌昆虫,也是害虫生物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研究对象。目前盔唇瓢虫族与瓢虫科其他族群的亲缘关系存在较大争议,族内属级阶元关系依然模糊不清,分类系统混乱,全面的系统发育研究及分类修订工作亟需开展。
死亡时间(time since death),又被称为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 PMI)。通常是刑事凶杀案件侦破的切入口。它标志着案件发生的时间,对确定作案时间,认定和排除嫌疑人,划分侦查范围及案件的最终侦破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死亡时间,特别是高度腐败期及白骨化期尸体的死亡时间一直是法医学中的一道难题。目前,昆虫学方法已经被证明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方法,相关
植物寄生线虫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物,种类多,寄主广泛,给农林业生产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油茶籽榨油后的残渣称为油茶籽饼,本研究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籽饼的乙醇抽提物对植物线虫有较强毒杀活性,油茶籽饼粉拌土处理对植物线虫病害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同时油茶籽饼中提取得到的茶皂素(混合物)及黄酮苷类物质对植物线虫也有毒杀活性,但是对油茶籽饼中杀线虫活性具体成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有待于深入研究。  本论文以
学位
[目的]为了更好的研究维生素K、维生素D及钙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本实验通过给予绝经期骨折病人不同剂量的维生素K4、维生素D及钙,观察服药前后血液中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总骨钙素、游离型骨钙素、结合型骨钙素的变化情况,以期探讨三种药物的作用情况;通过观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观察不同剂量维生素K4、维生素D和钙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9月至2005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