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F模式在云南省风能资源评估中的适用性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08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能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风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有着很强的地域性,我国的气象台站大多数在城镇周围分布,风资源相对于乡村来说较少,对风资源的评估有一定的局限性,单纯利用气象台站和其他实测风资料,已无法满足风能资源评估和风电场微观选址的需要。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WRF模式对云南全省范围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在对比分析WRF模式对风速、风向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WRF模式在复杂地形下对风资源的模拟能力。获得如下结论:  (1)利用WRF模式对云南省2011年进行水平分辨率为1km×1km的风资源数值模拟得出,秋季风速最小,春季风速最大,模拟的风速时空分布与NCEP资料一致,但更能细致的刻画风速对地形的响应。海拔高的地方风速偏大,海拔低的地方风速偏小。模拟风速略高于气象站风速。全省主风向为偏西风,70m风向模拟效果好于10m。  (2)根据WRF模式模拟的云南省风速分布可得,70m层风速略大约50m,总体分布相似。风速大值区域分布在滇西北、滇中地区以及除昭通北部以外的滇东北地区;风速小值区主要位于滇西南地区。滇西北地区春、冬两季风速可达7m/s以上。坝区、山谷地带风速相对偏小,山峰地带风速较大。  (3) WRF模式对气温的模拟效果优于风速,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10m、50m和70m三层的风功率密度模拟结果与实测基本一致。当日风功率密度较大的时间区间较小,约为8小时。50m和70m层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100 W/m2以上的区域较大,其中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功率密度甚至高于200 W/m2。大于50m高度的风资源丰富,可作为风力发电轮毂设计高度。  总之,WRF模式对复杂地形的风能资源模拟结果理想,对气象台站和测风塔观测的风能资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在复杂地形区域的风能资源评估和风电场微观选址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专业媒体如何从1998年和2003年的两次报刊整顿阴影中走出来,摆脱困境;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如何寻找到自我生存与发展途径,亟待研讨和破解。《医药卫生报·乡医特刊》
从1956年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前这1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为曲折复杂的一段。这10年,是正确与错误、
本文利用TRMM卫星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降水特征以及其与水汽和潜热的关系,并且采用TRMM和GMS-5卫星的分裂窗亮温反演淮河流域的地面温度。主要结论如下: 1、本文
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离不开思想的升华;一个政党发展壮大,离不开理论的成熟。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认为,党的思想建设与理论建设是不可分割的。思想是否正确总是同理论指导是否正确紧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气海洋中普遍存在的各种波动类型,着重回顾了大气海洋中存在的经典Ross()波,然后总结了热带地区大气和海洋中的Rossby波以及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接下来,介
本文利用德国Koldwey站1993-2003年逐时的常规地面气象资料和近地面辐射平衡各分量观测资料,对新奥尔松地区短期气候和近地面辐射平衡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我国两次北极考察浮
以邳州纸塑狮子头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其工艺特色和生产方式的解读,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前提下,从其工艺传承与现代应用的角度对这项传统手工艺进行阐述,旨在讨论对传统手工艺在
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利用栅格化的气象要素以及基于卫星遥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地覆盖类型数据,分析探讨了相关气候因子(气温、降水)、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关
利用PSU/NCAR MM5模式,对华北地区"2002.3.20"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各物理量对沙尘暴进行诊断分析,得出了华北地区沙尘暴的形成、发展机制.结果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流域内地形复杂多变,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黑河流域处于西风带和季风交汇的影响区域,降水呈现出与地形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