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的研究——以政府作用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b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尔萨斯陷阱虽然在学界广为人知,但是却遭遇到了种种误解,对于马尔萨斯陷阱溯本穷源以了解其真实含义是本文所作的基础性工作。英国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国家,第一个工业国家,也是第一个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的国家,这正是本文考察英国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的原因。关于英国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的时间和途径众说纷纭,但是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政府作用的角度来看,英国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中世纪时,英国形成了政府权力较强的传统,并对经济和社会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如政府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经济秩序,鼓励毛纺业的发展。但是英国仍旧处在马尔萨斯陷阱之中,经济发展首先表现为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又最终导致资源紧张,经济停滞,并遭遇了黑死病和封建危机,表明英国没有能够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第二阶段,十五至十七世纪,政府权力加强,建立专制王权、构建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使得英国向工商业社会转变。政治和经济的转型使得英国在17世纪危机中只遭受到较小的冲击,表明英国已经初步突破了马尔萨斯陷阱。英国在危机中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起了君主立宪体制,为以后彻底突破马尔萨斯陷阱做了政治准备。第三阶段,1700-1830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走向良性运转,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使英国社会在整体上基本突破马尔萨斯陷阱。但是经济与人口的传统关系并没有变化,经济巨量增长首先仍旧表现为人口的急剧膨胀,从而使得人均收入提升有限。同时自由思想使政府权力有弱化趋势,故而造成政府介入作用变小,政府对于工厂的监管松懈,社会分配不均,底层社会未能摆脱生存危机。这一现实也使得马尔萨斯有感而发,产生人口论思想。第四阶段,1830年后,工业革命继续发展,带来更为巨大的经济产出。在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下,政府顺应时代需要持续推进各项社会改革、改良,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和权利得到越来越有力的保障。同时生产对于劳动者提出更高要求,养育成本提高等使得人口增长率趋于缓和,人口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从而使英国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出现了逆转,英国彻底突破了马尔萨斯陷阱。
  在英国突破马尔萨斯陷阱四个阶段的探讨中,文章重点关注政府发挥的作用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其中第二、三阶段是论述重点。如何以史实证明马尔萨斯陷阱的存在及演变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观察是否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的重要依据有二,一是经济出现危机时的表现,二是社会底层人的日常生产生活状况。而观察这两个现象还要看两点,第一点是劳动者在生产分配中的所得,这就涉及到对于劳动者工资及其他劳动所获的考察,对这一问题的考察主要涉及到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人均收入和贫富分化问题,既要看总量和平均状况,也要关注社会底层人真实的生活情况。例如就贫富分化来说,工业革命时期的贫富分化是超过工业革命前的。工业革命之前,小生产者居多,生产资料容易购置,贫富分化不大。但是工业革命期间,伴随着两大阶级的产生,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第二点是劳动者的社会再分配状况,在这一方面本文考察了济贫法的变化,同时通过济贫法的考察也更能够了解社会底层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在对英国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的历程考察中,文章对于中世纪英国王权的构建,近代英国政府权力增强、雇佣关系和工商业发展,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的影响,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创新、政府作用等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文章适当地与中国、荷兰、德意志等进行一定的比较。整体来看,英国的国家制度呈现出中央权力强大与行政权力受到制约相结合的发展趋势,英国政府能够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与秩序,不强力干预而是积极顺应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而为突破马尔萨斯陷阱提供了制度保障。而英国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的关键在于经济结构而不是经济数量,在于发展方式而不是发展速度,在于内部原因,而不是外部原因。
其他文献
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使之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场域,在基层治理中,其影响力也日益彰显。通过网络表达政治观点、讨论公共事务、动员公民参与公共政治议题是新媒体时代公民的主要的政治参与方式,乡村也不例外。在乡村,随着网络的普及,村民日益频繁、熟练地通过微信群等表达对公共事务的意见、态度和情感,此类网络社群日益成熟,成为村民参政议政的空间。这既有助于推动乡村社会的民主进步,有助于乡村的发展与振兴,也对政府的基
学位
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在首都北京成功举行。作为2015年“军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首次国庆阅兵,2019国庆阅兵所承载的重大意义不言自明。在这一宏大的政治仪式由准备到开展的过程中,党和政府作为组织者不仅在仪式内容上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同时也整合媒体资源,以专业规范且清晰有序的媒介传播将这一景观展现给广大受众,唤起并激发了人们的集体记忆认同,实现了对
学位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水平大幅提高,我国深陷“垃圾围城”困境,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宣传垃圾分类,形成社会共识,对促进社会成员接受垃圾分类的新思想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大多数研究中,学者主要关注大众媒体对垃圾分类的影响,对传播的中间环节——再传播的研究较为缺乏。  本文从垃圾分类信息传播的再传播环节入手,选取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在技术接受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的基础上,确定
学位
文化是通过一系列象征传播活动的一种思想表达,文化又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中通过文化形式及符号表征形成的最持久同时又是最深沉的文明共同体符号标志。“黄帝故里拜祖”作为一种表达信仰、继承传统文化的仪式传播活动,其已传承上千年,前有黄帝陵祭扫活动,后有现如今在中原地区举行的“黄帝故里拜祖”活动。中原地区作为“黄帝”的故里和“拜祖”仪式的发源地,有其一系列的流程和步骤。通过“黄帝故里拜祖”仪式的传播活动,引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和城镇年轻人不再受到地域限制,选择走出家乡外出务工,到天南海北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广阔和流动的生存和发展平台。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如火如荼,由互联网催生出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其中,微信作为社交软件的代表,不断发展、完善自身,成为一款普及化应用的国民软件,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
国家级重大事件经过组织(政府、团体等)规划,媒体参与介人井进行有目的的传播,能够发挥凝聚人心、整合社会的作用。这些重大事件由此成为一种媒介事件。媒介事件经过仪式展演和仪式化传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与渗透力。这种传播模式被称为仪式传播。仪式传播强调召唤和聚合,以此构筑统一的意识形态,使人们共享信仰,维系感情,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媒介事件的仪式传播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起来,共享信仰的表征,联合巩
学位
在我国乡村社会,人际传播是最常见、影响最直接的一种传播方式。它如同一根无形的线,将乡村社会的一个个生命个体串联起来,承载着整个乡村社会的文化记忆,在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村民自治是乡村政治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乡村基层选举中人际传播行为的研究可以理清村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变化,同时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转型时期乡村社会人际传播的面貌。本文以豫中M村为个案,利用田野调
学位
三维地形设计在今天的数字时代愈发重要,它不仅仅代表着一种视觉上的简单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真实场景的还原。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应用都极为广泛。本论文所论述的是影视动画条件下的应用,只有了解影视艺术与动画设计的内容及规律,才会相应的开展三维地形设计,三维指的是应用计算机辅助进行三维场景的搭建,这里的三维同平面二维相对应,指电脑中xyz轴3个坐标构成的立体空间,相比二维xy轴2个坐标来说,增加了1个垂直屏
学位
17世纪中期的英国内战是英国历史上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这一时期前后,英格兰的知识分子阶层围绕着是否应当继续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从而分化成了拥护国王统治的保王阵营与支持国会反抗的革命阵营。保王阵营与革命阵营在智识理论上的论战反映了在现代国家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对建设强大公民国家的渴望与对政府权威的警惕并存的矛盾心理,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促进了现代政治学的发展。本文选取了该时期一
本文以晚清官员贾洪诏的《葆真斋集》为核心史料,以时间为顺序,对贾洪诏的一生的主要事迹进行探讨。贾洪诏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大变局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清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面对时局,进士出身的贾洪诏虽无可奈何,却始终坚守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努力做一些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  在云南仕宦时期,贾洪诏恪尽职守,勤政爱民,清正廉洁,被当地百姓称赞为循吏和清官。而面对滇省回民起义,贾洪诏机智勇敢,坚持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