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分子鉴定及其种群分化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boo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是全世界害虫生物防治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卵寄生性天敌,广泛用于防治玉米、水稻、棉花、蔬菜以及森林害虫,在农业害虫防治的应用实践中,赤眼蜂蜂种的正确鉴别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研究者曾用不同分子标记方法来进行赤眼蜂蜂种的分子鉴别,然而每种分子标记都有自己的不足,且赤眼蜂分子鉴定中用于序列分析的标记基因基本上为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rDNA),而有关线粒体DNA(mtDNA)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对来自国内外多种不同赤眼蜂种及同种不同地理种群的线粒体DNA COⅠ、COⅡ和Cytb基因用于赤眼蜂种及种下阶元鉴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实现基于mtDNA赤眼蜂种的准确鉴定。 松毛虫赤眼蜂不同地理种群、不同的生物型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存在差异,在种群间及种群内可能存在有较大的遗传性变异,而这些差异显著影响生物防治的效果。同时,大量释放人工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可能改变本地野生种群的遗传组成,可能造成生态风险,应在大量放蜂前了解松毛虫赤眼蜂不同品系的地理分布和种群分化程度,然而运用传统的生物学方法难以解决此问题,随着昆虫分子标记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可能为赤眼蜂种下阶元研究带来新理论、新方法。本研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SSR)对我国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的种群分化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了松毛虫赤眼蜂地理种群遗传结构与地理、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共生菌Wolbachia在松毛虫赤眼蜂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中的作用。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初步成果如下: 1.本研究成功测得了多种赤眼蜂不同种和不同地理种群mtDNA(COⅠ、COⅡ和Cytb)的基因序列,对赤眼蜂mtDNA基因序列从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基因序列均适合赤眼蜂种一级的分子鉴定,不能用做种下阶元的区分,同时确定mtDNA Cytb基因为赤眼蜂蜂种鉴定的理想基因序列。 2.根据测定的赤眼蜂mtDNA-Cytb基因序列,利用引物设计软件设计了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甘蓝夜蛾赤眼蜂4种赤眼蜂的蜂种鉴定特异引物,通过PCR反应筛选,确定引物Den2-F/Den2-R为松毛虫赤眼蜂的蜂种特异引物,引物Ostl-F\Ostl-R为玉米螟赤眼蜂的蜂种特异引物,引物Chil-F\Chil-R为螟黄赤眼蜂的蜂种特异引物,引物Bra2-F\Bra2-R为甘蓝夜蛾赤眼蜂的蜂种特异引物,实现了基于mtDNA-Cytb赤眼蜂蜂种的分子鉴定。 3.在搜索Genbank中主要赤眼蜂属寄生蜂及与赤眼蜂亲缘关系相近寄生蜂微卫星
其他文献
文章结合施工水库特点对施工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采用高压喷射灌浆和帷幕灌浆综合处理技术进行水库除险加固施工,同时对灌浆技术进行施工设计及实际施工分析。证明采用此综
介绍了宁波市旅游气象业务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框架、关键技术和应用情况。针对目前宁波市旅游气象服务的需求和特点,业务系统主要包含旅游短期预报、适游度指数预报和旅游预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新媒体的出现使纸媒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常规的报纸新闻相比,新媒体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其主要体现于人们在阅读时更具便捷性,随时随地都可以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学会于六月五日至十四日在重庆市召开了'超高功率电弧炉炼钢节能讲学会'。到会者来自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八个工业部门的七十八个
从目前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利用语料库在词汇教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来指导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借助语料库可以筛选出一定数量的高频医学英语词
说说广西龙北农场的机械采茶朱树林(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25)一、概况广西区国营龙北农场现有云南大叶群体茶园6200亩,开采茶园5800亩,平均年产干菜1000—1200吨,亩产干茶160公斤。1993年从湖南引进机械采茶
在粤西地区芒果花芽分化期从11月中旬开始至翌年3月。主要集中在12—2月份。顶生花芽从分化开始到第一朵花开放一般需32~56天,侧生花芽只需18~30天,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而不同。温度高,分化过程
《非典型肺炎预防手册》:及时的关爱 尹英杰 主编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3年4月第1版
目的探讨9~12岁超重/肥胖男童的血脂代谢谱变化特征及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招募的72名9~12岁男童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对照组(n=42)和超重/肥胖组(n=30)。采
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战略.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观点,阐明什么原园导致了美国冷战战略的不断演变,演变在何处,这种演变在实践中运用如何,以及是否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