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制度或称汇率政策是广义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选择:是实行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还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继续钉住美元、钉住一篮子货币还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升值、贬值还是不变;浮动范围多少比较合适;什么时候改革最佳等。本文以希克斯—汉森模式(IS—LM曲线)、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购买力平价理论等经济学理论为政策分析基础,通过对近年来世界各国发生的经济危机的剖析与中国的比较说明汇率制度改革的时机;通过对影响汇率制度改革的国际国内因素分析说明改革的客观环境;本文还分析了汇率制度改革对国际货币市场和国内各行业的影响;通过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和政策执行工具的改革、货币市场的形成和金融主体即银行的上市等的叙述说明了汇率制度改革的执行资源和执行保护。 汇率制度改革的时机,必须是在宏观经济运行形势良好的时候进行。包括: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就业、利息率、经济增长、外汇储备、对外贸易额等各项经济指标都处于国际控制线上。另外,汇率制度改革还必须是在其他配套政策都已经进行相应改革并发挥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按照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三元悖论”所指,固定汇率、独立的货币政策与资本的自由流动不可能同时实现。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在汇率制度改革后,今后中央人民政府干预经济将必须更多的依赖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基础,必须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即法定准备金制度、公开市场业务、贴现和再贴现三种间接调控手段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中间目标从而完成对物价的控制。这样在汇率制度改革之前,必须先做好货币政策传导手段改革,即由直接的信贷限额控制改为间接的法定准备金率调节,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来形成货币的内生价值,推进货币市场发展以及金融机构改革等几方面的措施来达到。汇率制度改革还必须在人民币实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之前完成,这样可以防范国际游资的炒作,减少汇率浮动的幅度,从而降低汇率制度改革的风险。汇率制度改革的时机还必须是在打压、挤走房地产、股票市场的泡沫,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实行,这样做可以把损失降至最低。 按照中国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其国际地位。人民币成为区域性流通货币并逐渐国际化,最终成为与美元、欧元一样的世界货币这一发展趋势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不管是自发形成还是中央政府的战略定位推动,中国政府在这一次的汇率制度改革中,将必须考虑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一重要因素采取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次人民币外生价值的汇率自动形成机制采用参考一篮子货币,而不是“钉住”一篮子货币,更不是与疲软货币美元固定便是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定位的体现,而采取升值2%则是从目前的具体情况作出的综合考虑,是战术手段,它体现了中国政府一贯以来的低调、稳健作风。 从公共政策分析框架来说,汇率制度改革如果作为因变量,则影响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因素有国际国内两种因素。国际因素包括:一、中国于2001年11月10日加入“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经济手段、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以及金融市场的改革要求;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意见;三、国际贸易伙伴国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周边国家的影响;四、国际“游资”即热钱对人民币炒作的威胁;五、各国经济危机的比较分析对政府的启示。国内因素包括:一、外贸的形势,顺差还是逆差,外贸的规划;二、外汇储备的多少,盈余还是短缺;三、宏观经济形势如就业、物价、经济增长指标;四、中国政府的政治考量。汇率制度改革作为一项政策,他不同其他如税收、教育、农业等政策一样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也不会因为国际因素的影响而作出的政治妥协,而是中国政府从经济发展、经济安全、宏观调控职能改革的内在发展需要独立作出的,从经济管理手段的先进与落后,是否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决策,考虑的是技术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汇率制度改革如果作为自变量,那么汇率制度改革将会对那些领域产生影响呢?对企业、房地产业、消费者、资本市场、对外贸易的影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