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研究——以江汉平原为例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k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资源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且不可再生的农业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人们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淡薄,加之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滥用化肥、农药、农膜等物质,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污染和退化,导致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安全问题突出,生态系统平衡受到威胁,从而制约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寻找实现耕地的优化配置,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以有限的耕地资源为依托,实现耕地集约利用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实现耕地得以集约利用的同时,协调优化生态安全问题,是众多学者竞相研究的,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本文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对象,建立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 2000 年-2016 年江汉平原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的年季和空间变化进行分析。最后,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二者协调发展水平的驱动力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1)时间上来说,江汉平原从2000年-2016年的协调发展度等级,由勉强协调型耕地集约滞后亚类升级为良好协调发展型耕地生态安全亚类。同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不断提高与优化,但从2008年开始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开始低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因此需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空间上而言,不同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2000年-2016年江汉平原各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不断呈上升趋势,尤以武汉、宜昌两市的协调发展水平最高,2016 年均达到优质协调发展型,其次是荆门、孝感、荆州和仙桃市均为良好协调发展型,最后是潜江和天门市,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为中级协调发展型。
  (3)驱动力因素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因素和生产内耗因素是影响江汉平原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的驱动力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是关键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协调发展水平就越高,它与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其次,科技因素和生产内耗因素对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变化也有显著的影响。
  (4)虽然目前耕地集约利用系统与耕地生态安全系统的关系为良好协调发展型,但距离达到优质协调状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未来提升整体协调发展水平的途径,首先还是继续保持耕地集约利用良好发展状态,走耕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其次保护生态环境,加大资金、技术等的投入解决存在的生态安全 问题,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使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相结合,缩小两系统之间的差距,最终达到一种更好更高层次的协调发展状态。
其他文献
民办基础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它的发展及其所展示出的活力与生机,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2017年12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上海市民办学校分类许可登记管理办法》,对民办学校的设立、审批、分立合并、民办学校及经营性培训机构的过渡期、现有学校的补偿奖励等方面做出较为具体的规定。本文以松江区为例,分析地方政府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学位
当今全球化的发展环境之下,国际竞争对国家发展推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科学技术因为其可以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科技成果研发更多地来源于高校,因此,提高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其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显得尤为重要。  XMD大学是我国一所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拥有数量可观的国家级重要实验室,及大批的科研工作者,科研实力较为雄厚。自然科学科研方
学位
研究村“两委”激励机制,主要是基于对村“两委”干部、基层治理和国家发展的思考。村“两委”干部作为最基层的干部,是实现国富民强、共筑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关键队伍,是维持、促进党和群众鱼水关系的主要纽带,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但经调研发现,大多数村“两委”干部普遍反映工资补贴较低,工资差异大、福利保障不全、晋升空间狭窄等问题。长此以往,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消极影响,比如
学位
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领域,法定退休年龄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现行的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和女工人50周岁的法定退休年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50 年代关于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制定法定退休年龄时,我国的预期寿命、人口老龄化程度、养老保险基金等社会经济状况与现在已大不相同。延迟退休年龄有利于维持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可持续,同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本,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必然
学位
政策扩散是一项创新政策在政府组织间流动传播的过程,同样也是政策理念由局部到整体不断发展的过程。分析政策扩散的影响机制不仅仅能够全面梳理政策的发展路径,还可以深度挖掘政策输出的有效经验。政策扩散影响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内容和地方内部经济要素,对政策外部的制度环境缺乏深入和清晰的讨论,因此,本文将选取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政策为案例样本,通过政策梳理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制度环境对政策扩散的影响。 
学位
地方政府债务的生成和扩张是融资制度不足以有效规制融资行为的结果。因此,如何解决融资制度与融资行为之间的矛盾,对于规制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控制隐性债务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研究以解决如何规制隐性融资行为作为研究目标,以融资制度与融资行为的关系为切入点,聚焦融资规则与隐性融资行为的矛盾,构建研究框架。以规范分析方法、文献统计方法、统计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围绕融资制度与融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规模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影响较大。一般来说,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越强,越有利于当地农业规模经济以及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学者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客观个体因素层面上,很少有探究主观因素的文献,因此本文将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农民非理性假说理论去探究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观因素。  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前提内容,包括背景、意义、主要
目前我国城镇化进入中期加速阶段,大量资源向城市集中,用地需求增加,城市建设规模框架逐渐拉大,大量农用地被建设用地所取代,对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都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城市内部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可利用资源的数量不足和大量城市管理问题。在经济转型的压力下,转变原始粗放的利用方式,将城市发展和资源集约利用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物质资源的综合价值,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是土地利用生态价值的显现,城市内湖作为一个微观生态系统,是城市系统的子系统之一,不同于城市建成区内的一般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城市内湖生态系统可作为城市自然生态空间,在缓解城市生态压力、改善城市局部小气候等方面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因而有必要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研究,并明晰这种变化的驱动因素。  本研究选取以武汉“大东湖水系”为代表的城市内湖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城市内湖群生态系统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以土地为载体不断影响着周边环境。在此背景下,土地利用逐渐成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一方面,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以人工建筑物为主的城市景观格局逐步取代以植被、土壤等为主的自然景观格局的过程,产生了大气污染、土壤退化、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对上述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关注程度提升,管理者和决策者会自主的根据生态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