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许多经济联系较为密切的国家,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加强彼此间的经济联系,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the Greater MekongSub-region Cooperation, GMS)机制的建立就是这种发展模式的显现。云南省作为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自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的贸易持续快速发展,这对促进云南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关于对外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其效益的研究成果繁多,这些研究成果一般都认为,对外贸易的产生有其现实的经济基础,并且对外贸易有助于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本文以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贸易合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云南省参与次区域贸易合作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之间存在着促进双边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的经济基础,具体包括:第一,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间存在着不同的产业比较优势,由此形成的产业互补效应成为推动双边贸易发展的动力之一;第二,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间存在着较强的贸易互补性,由此形成的一方出口即为另一方进口的贸易格局是推动双边贸易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第三,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贸易各方对外部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大,由此也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第四,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经济增长与双边贸易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即经济增长是带到双边贸易发展的一大动因。同时,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贸易合作也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具体可归结为两点:第一,云南省同次区域国家贸易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即对外贸易显著的促进了云南省的经济发展;第二,云南省发展与次区域国家的贸易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具体表现是,近几年来云南省出口到次区域国家的工业制成品的结构比和进口次区域国家初级产品的结构比均上升。最后,本文对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贸易合作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其中,结算货币的政策建议包括:一是积极推动中国同次区域国家签订货币双边互换协议;二是谨慎解决境外人民币头寸供给问题;三是建立完善的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体系;四是建立双边贸易银行结算体系。货币金融合作的政策建议包括:一是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二是积极参与亚洲债券市场;三是将昆明建设成面向次区域国家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四是建立区域金融稳定机制。南北经济走廊建设的政策建议包括:一是以南北经济走廊为依托,加快产业集群建设;二是以南北经济走廊为依托,加快昆明区域性国际大都市建设;三是对云南省生产力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包括:一是有针对性的发展重点产业,优化贸易产品结构;二是建立高效的资本市场,提高投融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