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量子点改性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及对稀土富集的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chon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离子型稀土矿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浸矿废液,其中含有低浓度的稀土离子和重金属离子,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导致资源的浪费。与常规处理方法相比,纳滤膜技术因自身的渗透选择特性,在富集回收稀土离子的过程中具有天然优势。但高分子纳滤膜存在通量较小、易受污染等弊端;为其更好的应用在离子型稀土回收领域,本研究对纳滤膜进行改性。添加碳量子点(CQDs)增强纳滤膜性能,以期达到减少污染回收资源的目的。主要研究如下:(1)超滤基膜的制备。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超滤基膜,通过调整药剂配比,确定了铸膜液成分比例为17 wt%聚砜(PSF)、5 wt%聚乙烯吡络烷酮(PVP)、4wt%聚乙二醇(PEG)。在60℃下450 r/min搅拌12小时,通过相转化法制备超滤基膜。在0.1 MPa运行条件下,超滤基膜的纯水通量为262.91 L/(m~2·h),过滤BSA溶液的通量和截留率分别为58.37 L/(m~2·h)和98.39%。(2)碳量子点(CQDs)改性纳滤膜的制备。以CQDs为水相添加剂,将其引入到聚哌嗪酰胺纳滤膜中,研究了不同浓度CQDs对纳滤膜选择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QDs的加入能够使纳滤膜表面变得更光滑,当CQDs浓度为0.003 wt%时,纳滤膜粗糙度最低,有利于缓解膜污染进程,随着浓度增加,膜面粗糙度变大。通过Zeta电位、FTIR、XPS、水接触角分析可知,CQDs改性纳滤膜表面具有较多的羟基和羧基等亲水性基团,膜面亲水性增强,负电性降低。在0.003 wt%时改性纳滤膜对硫酸镁和氯化钠的截留率最高,分别为89.8%和43.2%,通量和截留率综合性能较佳。此外还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药剂比例对纳滤膜截留硫酸镁的影响。结果表明,CQDs浓度的变化对纳滤膜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确定制备纳滤膜最佳的浓度配比为CQDs浓度0.003 wt%,PIP浓度1.5 wt%,TMC浓度0.2 wt%。(3)改性纳滤膜富集稀土离子。利用CQDs改性纳滤膜处理离子型稀土废水,回收镧离子。在30℃、0.6 MPa下,纳滤膜的处理效果较好,通过与未改性纳滤膜做比较发现,改性纳滤膜的通量和截留率均更大。CQDs改性纳滤膜在稳定运行时对镧离子的截留率和通量分别为97.30%和27.96 L/(m~2·h)。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家对燃煤锅炉烟气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传统的烟气净化设备已接近技术瓶颈,要想达到烟气排放标准,依照传统技术只能是净化设备的叠加使用,所能达到的效果有限。而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短缺问题接踵而至,人们迫切寻求一种既能节省能源又能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与传统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技术相比,光催化技
作为一种广为熟知的固态激光基质材料,钇铝石榴石(Y3Al5O12,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已被研究多年。此外,由于熔点高、硬度高、蠕变速率低、氧渗透率低、化学稳定性和相稳
本文以上海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农民工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模式为例,尝试构建基于协同取向的农民工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对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以及实现农民工公共服务有效供
我国侏罗纪煤田分布范围较广、储量大、开采难度小、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然而该时代的煤层顶板多为弱胶结地层,其具有成岩时间短、强度低、弱胶结,遇水易软化崩解等特点,在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独特的理化性质,以及其在生物医学、电子和机械等领域良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对纳米材料开发应用的关注。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能够在人
幸福是什么?对幸福的追问和探究是伦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伦理学家就热衷于探究幸福的动力源泉和终极目标。近代英国著名的伦理学家约瑟夫·巴特勒从自爱出发,将其作为一种行为动机,对自爱与幸福的内在联系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以寻求人类通往幸福的路径。理性是自爱的重要要素。与巴特勒同时期的英国伦理学家,在谈及自爱时往往忽略了理性的因素。深受启蒙时期对理性推崇的影响,巴特勒将理性纳入到自爱的范
地热能开发等深部地下工程的设计、开挖和维护比常规岩石工程要困难和复杂得多,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深部岩层的高温环境,这将显著改变储层岩石(围岩体)的结构和性质。因此,详
随着汽车不断向轻量化和大功率方向发展,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此,对扭转振动进行有效控制成为工业界和学术
随着乡村社会经济转型与城镇化高速发展,根据农民拆迁安置政策、乡村区位、土地价值差异,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聚居空间显著分异为传统乡村、宅基地安置集居点、公寓房安置小区等